[发明专利]动力传递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95687.3 | 申请日: | 2018-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6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守谷幸次;田村光扩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18 | 分类号: | H02K1/18;H02K5/02;H02K5/08;H02K7/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传递装置 罩体 马达框架 马达 非导电性材料 爬电距离 线圈端部 覆盖 卷绕 轻量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量且能够实现轴向上的缩短化的动力传递装置。一种具备马达的动力传递装置(1),所述马达具有:卷绕有线圈(13)的定子(15)、覆盖定子(15)的马达框架(17)、及覆盖马达框架(17)的轴向上的端部的罩体(18)。而且,罩体(18)由非导电性材料制成,线圈(13)的线圈端部(13a)与罩体(18)之间的最短爬电距离短于6.3mm。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7年11月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7-212330号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的图1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马达的动力传递装置,所述马达具有卷绕有线圈的定子、覆盖定子的外周侧的马达框架及覆盖定子的轴向上的端部的罩体。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7-248046号公报
在以往的动力传递装置的马达中,需要在线圈与罩体之间设置比较大的爬电距离来确保针对线圈的足够的绝缘。因此,存在如下课题:动力传递装置的体积的增加,尤其其轴向上的长度增加,导致其重量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轻量化及轴向上的尺寸的缩短化的动力传递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具备马达,所述马达具有:卷绕有线圈的定子、覆盖所述定子的马达框架及覆盖所述马达框架的轴向上的端部的罩体,所述动力传递装置构成为,所述罩体由非导电性材料制成,所述线圈的线圈端部与所述罩体之间的最短爬电距离短于6.3mm。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能够实现轻量化及轴向上的尺寸的缩短化的动力传递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定子铁心及转子的主视图。
图中:1-动力传递装置,10-马达,11-转子轴,12-转子,12a-轴部,12b-永久磁铁,13-线圈,13a-线圈端部,14-定子铁心,15-定子,17-马达框架,18-第1罩体,19-第2罩体,40-减速机,41-输入轴,41a-起振体,43-滚子轴承,44、45-内齿轮,47、48-外壳,O1-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定子铁心及转子的主视图。在本说明书中,将沿着转子轴11及输入轴41的中心轴O1的方向定义为轴向,将与中心轴O1正交的方向定义为径向,将以中心轴O1为中心而旋转的方向定义为周向。
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是马达10与减速机40连结在一起而被单元化的齿轮马达。
马达10具备旋转驱动的转子12、与转子12一体化的转子轴11以及具有线圈13及定子铁心14的定子15。而且,马达10还具备覆盖定子15的外周侧的马达框架17、覆盖定子15及马达框架17的轴向上的端部的第1罩体18及第2罩体19。
定子铁心14由磁性体制成,如图2所示,定子铁心14具有多个铁心扇形片14a及多个槽14b。多个铁心扇形片14a以其内周面与转子12对置的方式沿周向排列配置。多个槽14b设置于多个铁心扇形片14a之间。
线圈13穿过多个槽14b而卷绕于铁心扇形片14a。线圈13的一部分比定子铁心14的轴向上的端部更向外侧突出。从该槽14b沿轴向突出的部分就是线圈端部13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956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永磁高效直流节电电机
- 下一篇:具有成形的爪极段的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