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氯型复合反渗透膜及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97409.1 | 申请日: | 2018-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60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杨;刘轶群;潘国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71/56 | 分类号: | B01D71/56;B01D61/02;B01D67/00;B01D69/10;B01D69/12;C02F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孙向民;廉莉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氯型 复合 反渗透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耐氯型复合反渗透膜,其特征在于,该耐氯型复合反渗透膜包括依次层叠的支撑层、聚酰胺分离层和保护层;其中,所述支撑层与所述保护层均含有氧化石墨烯;
所述支撑层为聚合物与氧化石墨烯混合后,通过相转化制得的超滤底膜;所述聚酰胺分离层由含有多元胺和环氧固化促进剂的水溶液与含有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通过界面聚合形成于所述支撑层上;
所述耐氯型复合反渗透膜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1)将聚合物、氧化石墨烯和溶剂混合,加热溶解,得到铸膜液,将铸膜液在无纺布层上刮制成聚合物膜后通过相转化制得支撑层;
(2)将步骤(1)制得的支撑层依次与含有多元胺和环氧固化促进剂的水溶液以及含有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接触,然后进行热处理,在支撑层上形成聚酰胺分离层;
(3)将步骤(2)得到的膜产物与含有甘油、氧化石墨烯和环氧固化促进剂的水溶液接触,在聚酰胺分离层上形成保护层,干燥去除多余水溶液,制得所述耐氯型复合反渗透膜;
所述聚合物膜的厚度为10-5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氯型复合反渗透膜,其中,所述支撑层中氧化石墨烯的含量为0.5-10wt%,所述保护层中氧化石墨烯的含量为10-100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氯型复合反渗透膜,其中,所述聚合物为聚丙烯腈、聚偏氟乙烯、酚酞型非磺化聚芳醚砜、聚醚砜和聚砜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耐氯型复合反渗透膜,其中,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90-150μm;所述聚酰胺分离层的厚度为0.05-1μm;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0.005-0.5μ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耐氯型复合反渗透膜,其中,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100-120μ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耐氯型复合反渗透膜,其中,所述聚酰胺分离层的厚度为0.1-0.2μ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耐氯型复合反渗透膜,其中,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0.05-0.1μm。
8.一种耐氯型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合物、氧化石墨烯和溶剂混合,加热溶解,得到铸膜液,将铸膜液在无纺布层上刮制成聚合物膜后通过相转化制得支撑层;
(2)将步骤(1)制得的支撑层依次与含有多元胺和环氧固化促进剂的水溶液以及含有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接触,然后进行热处理,在支撑层上形成聚酰胺分离层;
(3)将步骤(2)得到的膜产物与含有甘油、氧化石墨烯和环氧固化促进剂的水溶液接触,在聚酰胺分离层上形成保护层,干燥去除多余水溶液,制得所述耐氯型复合反渗透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铸膜液中,所述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浓度为0.01%-1%;所述无纺布层的厚度为60-10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浓度为0.1%-0.5%。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多元胺为间苯二胺、对苯二胺、邻苯二胺、哌嗪和均苯三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多元酰氯为均苯三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和对苯二甲酰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含有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的溶剂为正己烷、十二烷、正庚烷、Isopar E、Isopar G、Isopar H、Isopar L和Isopar M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9740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