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促进伤口愈合双药的纤维束/多肽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199881.9 申请日: 2018-10-16
公开(公告)号: CN109431970B 公开(公告)日: 2021-08-03
发明(设计)人: 岳婉晴;钟文英;崔天宇;李秀平;何苏云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药科大学
主分类号: A61K9/06 分类号: A61K9/06;A61K47/36;A61K47/42;A61K38/18;A61K31/43;A61P17/02
代理公司: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代理人: 邢贤冬;徐冬涛
地址: 211198 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含有 促进 伤口 愈合 纤维 多肽 凝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促进伤口愈合双药的纤维束/多肽水凝胶,它是将含有促进伤口愈合作用药物的海藻酸钠溶液通过微流控“纺织”技术制备成海藻酸钠纤维束;再将海藻酸钠纤维束与含有抗菌药的多肽预凝胶溶液复合得到水凝胶预凝胶体系,自组装形成海藻酸钠纤维束/多肽水凝胶复合载药体系。本发明双药载药体系是一种内部海藻酸钠纤维束包裹的药物缓释、外部多肽水凝胶包裹的抗菌药快速释放的材料,可治疗伤口感染并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缓释药物以促进愈合,能有效缩短慢性伤口的急性炎症期,促进伤口快速愈合;还能为伤口提供湿润环境,确保伤口表面有一定的透气性,在治疗慢性伤口等创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双药促进伤口愈合的纤维束/多肽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伤口愈合主要分为急性炎症期、细胞增殖期、瘢痕修复期三个阶段。慢性伤口一直处于炎症期,或者伤口愈合后又复发感染,导致慢性伤口发病率高、治愈性差,令很多病人饱受痛苦。据调查,每年有很多病人承受因皮肤失调症例如慢性创面亦或是术后产生的大面积创口等创伤带来的痛苦,并且承担着大笔的治疗费用。创口愈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包括pH的变化、蛋白酶的活化和血管组织的再生,且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病人固有的体质和外在的恢复环境。在治疗伤口感染促进其愈合的过程中,需要阻止细菌的感染,保证创口处于合适的湿润度。较大的创口不能完全暴露在空气中,但是又要保证一定的透气性;由于伤口创面较大,有时需要在创口表面做抗菌处理,换药次数频繁易造成伤口二次损伤;或者采用全身静脉滴注的治疗方式,导致静脉滴注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病率高。因此,开发一种能够促进伤口愈合的安全的新型创口缓释给药体系成为临床治疗慢性伤口愈合的一个重要问题,减少给药次数,从而提高病人的顺应性。

随着医药技术的发展,众多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药物载体已被报道,如壳聚糖、海藻酸钠、淀粉等天然高分子水凝胶和由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水凝胶。此类水凝胶作为治疗伤口愈合的载体,不但可被生物体自身的酶降解,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在治疗伤口愈合的过程中可以保持创口合适的湿润性和透气性。其中,海藻酸钠因为其生物可降解、无毒、温和成胶等特点,可以作为嵌入式的药物载体。同时,海藻酸钠本身具有一定的止血功效,所以此类材料在载药、组织粘合剂、止血材料等方面有很多潜在的应用。目前,一般采用微流控技术制备成海藻酸钠微球,该方法制备的海藻酸钠微球尺寸以及形态简单可控,制备过程可视化,但是微球降解快速,基本上24h释放药物就已经到达平台期,且释药形式单一。而传统多肽水凝胶通常采用离子共价结合的成胶方式,成胶过程缓慢,内部包裹的药物易发生聚集;也有报道采用传统循环冻融法和过夜静置成胶方法制备创口给药体系,但是存在药物沉降、分布不均一、载药量低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制备用于伤口愈合的水凝胶药物物理包埋方式造成的药物装载不均匀、释药形式单一的缺点,将高分子纤维束与多肽水凝胶相结合,利用微流控纺织技术制备海藻酸钠纤维束,并将多肽快速自组装包裹在纤维束外,提供一种可包含两种促进伤口愈合药物的纤维束/多肽复合水凝胶体系,实现对抗炎药物的快速释放和促进伤口修复药物的缓慢释放,同时为创口提供合适的湿润度以及透气环境,能够促进慢性创口愈合。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含有双药促进伤口愈合的纤维束/多肽水凝胶,它是将含有促进伤口愈合作用药物的海藻酸钠溶液通过微流控“纺织”技术制备成海藻酸钠纤维束;再将海藻酸钠纤维束与载有抗菌药的多肽预凝胶溶液复合得到水凝胶预凝胶,自组装形成海藻酸钠纤维束/多肽水凝胶复合载药体系。

本发明所述的含有双药促进伤口愈合的纤维束/多肽水凝胶是由以下方法制得的:

步骤(1)、采用微流控“纺织”技术,以含有促进伤口愈合药物的海藻酸钠溶液为中间相溶液,含有促海藻酸钠成胶的有机相为外相溶液,制备微纤维束,固化、干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998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