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类工件外圆锥面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00011.9 | 申请日: | 2018-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25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鲁攀;李剑飞;陈超群;马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7/20 | 分类号: | B23Q17/20 |
代理公司: | 43211 长沙智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罗红枚 |
地址: | 41200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工工件 外圆锥面 锥度 加工 调整工件 加工设备 圆锥 检测 轴类工件 毛坯件 圆锥段 相等 大端 成型工件 加工成型 重新调整 外圆 着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类工件外圆锥面加工方法:根据第一圆锥面的锥度相应调整加工设备的加工锥度。采用加工设备试加工工件毛坯件以加工成调整工件,调整工件上具有圆锥段。对圆锥段外圆面上的外圆锥面进行着色以判断调整工件外圆锥面的锥度与第一圆锥面的锥度是否相等,如两者不等,则重新调整加工锥度直至加工出的调整工件外圆锥面的锥度与第一圆锥面的锥度相等。采用调整后的加工设备正式加工工件毛坯件以加工成加工工件,检测加工工件外圆锥面的大端距加工工件上基准面的检测间距是否在设置间距范围内,如检测间距大于设置间距,则继续加工加工工件的外圆锥面,直至检测间距在设置间距范围内后停止加工,加工工件加工成型为成型工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类件加工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轴类工件外圆锥面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上存在多种轴类工件,其中一种为精密螺栓类的轴类件,该工件长度一般在100-300mm之间,直径在Φ8mm-Φ20mm之间,工件存在着外圆锥面,在装配过程中通过锥面与螺栓孔配合,并且在轴向某一特定的长度位置对锥面外圆有较为严格的直径尺寸要求,给加工带来了较大难度且加工效率和加工合格率低。如图1所示,为其中一种工件,有两处锥面外圆101,锥度为1:48,在距离端面1.5±0.12mm的轴向位置上的外圆直径要求为Φ15.77(+0.04,+0.01)mm,并在加工过程中要求将直径Φ15.77(+0.04,+0.01)mm加工至3组不同的范围,每组公差为0.01mm,更加增大了加工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轴类工件外圆锥面加工方法,以解决采用现有的加工方法在工件上加工外圆锥面时存在的加工效率低及加工合格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轴类工件外圆锥面加工方法,加工完成的成型工件为轴件,其外圆面上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圆锥面,第一圆锥面沿轴向呈多段布设且各第一圆锥面为锥形段的外圆面,成型工件的外圆面上还具有与最接近成型工件外圆面的第一圆锥面的大端相对间隔设置的基准面,最接近成型工件外圆面的第一圆锥面的大端与基准面间具有设置间距,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第一圆锥面的锥度相应调整加工设备的加工锥度;采用加工设备试加工工件毛坯件以加工成调整工件,调整工件上具有圆锥段;对圆锥段外圆面上的外圆锥面进行着色以判断调整工件外圆锥面的锥度与第一圆锥面的锥度是否相等,如两者不等,则重新调整加工锥度直至加工出的调整工件外圆锥面的锥度与第一圆锥面的锥度相等,从而完成加工设备的调整;采用调整后的加工设备正式加工工件毛坯件以加工成加工工件,采用分组量规检测加工工件外圆锥面的大端距加工工件上基准面的检测间距是否在设置间距范围内,如检测间距大于设置间距,则继续加工加工工件的外圆锥面,直至检测间距在设置间距范围内后停止加工,加工工件加工成型为成型工件。
进一步地,在加工工件加工成型为成型工件后,还包括步骤:对成型工件的外圆锥面进行着色以判断成型工件外圆锥面的锥度与第一圆锥面的成型锥度是否相等。
进一步地,对调整工件的外圆锥面进行着色或对成型工件的外圆锥面进行着色时采用着色量规进行着色,着色量规包括:着色环规,呈柱状,其内加工有沿长度方向延伸并贯通的第一内锥孔,第一内锥孔的第一内锥面的锥度与第一圆锥面的锥度相等,且第一内锥孔入端锥面内孔的直径与第一圆锥面大端锥面外圆的直径相等,第一内锥面沿轴向断开以与第一圆锥面一一对应,第一内锥面用于在调整工件插入第一内锥孔时与调整工件的外圆锥面贴合以对调整工件的外圆锥面进行着色,或在成型工件插入第一内锥孔时与成型工件的外圆锥面贴合以对成型工件的外圆锥面进行着色;着色塞规,呈杆状,其外圆面上设有沿轴向延伸并用于与第一内锥面贴合以对第一内锥面进行着色的第二圆锥面,第二圆锥面沿轴向断开以与第一内锥面一一对应,以在着色塞规插入第一内锥孔时对第一内锥面进行着色。
进一步地,第一内锥面沿轴向的长度比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圆锥面的长度长;第一内锥孔的进口和出口处均导有圆角;第一内锥孔上第一内锥面断开处内凹,以不与插入第一内锥孔的调整工件或成型工件干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00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