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运行机动车的方法和机动车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01847.0 | 申请日: | 2018-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3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P·莫尔根罗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迪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4 | 分类号: | B60L53/14;B60L53/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牛晓玲 |
地址: | 德国因戈***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动力电池 动力电机 荷电状态 空电 存储 数据接收装置 数据通信连接 车辆外部 充电信息 通信装置 充电站 状态时 传递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行机动车(1)的方法,其中,该机动车(1)具有动力电机(2)和动力电池(3),其中,借助于机动车(1)的通信装置(5)在存在空电状态时经由数据通信连接向车辆外部的至少一个数据接收装置(6)传递充电信息,其中,当动力电池(3)中存储的电能的荷电状态不足以运行动力电机(2)时和/或当动力电池(3)中存储的电能的荷电状态不足以到达距机动车(1)的位置最近的充电站时,存在该空电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行机动车的方法,其中,该机动车具有动力电机和动力电池。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机动车。
背景技术
具有动力电机和用于供给动力电机运行所需电能的动力电池的机动车具有续航里程,该续航里程取决于在运行中的能耗以及在动力电池中存储的能量。续航里程预测在此可以利用计算算法来预测,其中,由目前能耗和动力电池荷电状态的参数中确定仍可使用的续航里程、即利用可供使用的能量还可行驶的里程。如果机动车能耗在行驶过程中改变,则机动车的续航里程也相应改变。如果在动力电池中不再存储有电能,则机动车停车且不能继续运动。在此情况下需要对动力电池重新充电,以便将机动车移动至目前可能还未到达的目的地。由现有技术公开了各种用于对电动车充电的方法。
在DE 10 2011 013 453 A1中描述了一种用于具有蓄电池的电动汽车的能量分配网。在此,第一电动汽车经由充电线与充电站连接,其中,其它电动汽车相互之间树状地经由其它充电线彼此连接以及经由第一电动汽车也与充电站连接。这样互相连接的电动汽车可以以此方式既起到蓄能器又起到能量源的作用。在此备选地还可行的是,在未有充电站参与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两个车辆之间发生能量传递。所有参与到该过程中的电动汽车此外都可以具有一个明确的标识,以便能够结算所传递的能量值。
DE 10 2015 214 901 A1公开了一种用于在两个车辆之间传递电能的桥接设备。该桥接设备为此具有第一和第二接头侧以及连接模块。该连接模块还具有无线电接口,该无线电接口被布置用于输出无线电信号,该无线电信号描述在连接至相应接头侧的两个车辆之间传递的能量和/或两个车辆之一的至少一个电池的状态。经由该桥接设备能够将电能从一车辆的车载电网或电池传递至另一车辆的车载电网或电池。
在DE 10 2009 028 565 A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对电驱动的车辆进行充电的设备。集成在车辆中的该设备在此具有与车辆电池电连接的功率传输单元,该功率传输单元用于无线传输电能至另一机动车的另一功率传输单元。通过将电能从一车辆无线传输至另一车辆,可以为该另一车辆的电池充电。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运行机动车的经改进的方法。
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本发明提出,借助于机动车的通信装置在存在空电状态时经由数据通信连接向车辆外部的至少一个数据接收装置传递充电信息,其中,当动力电池中存储的电能的荷电状态不足以用于运行动力电机时和/或当动力电池中存储的电能的荷电状态不足以到达距机动车的位置最近的充电站时,存在所述空电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优点在于,在机动车中经由通信装置向车辆外部的至少一个数据接收装置传递充电信息,该充电信息可以提醒注意该机动车的空电状态。空电状态的存在意味着,在动力电池中存储的电能的荷电状态不足以到达最近的充电站和/或该荷电状态不再足以运行动力电机。因此在机动车由于缺少能量停车和/或不再能够运行和/或可以预见利用在动力电池中现有的电能不再能够到达最近充电站的情况下,传递指明这种空电状态的充电信息。
最近的充电站在此情况下所指的是从机动车的位置出发经由最短的要行驶的路程可到达其位置的那个充电站。这可以例如通过机动车的导航装置——在该导航装置中存储有充电桩的位置——来确定。由导航装置例如通过将所需路程与基于目前的能耗和动力电池荷电状态的参数而预测的续航里程信息的比较来确定是否能够到达最近的充电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迪股份公司,未经奥迪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18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