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门组件的铰接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02115.3 | 申请日: | 2018-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9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潘雲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雲生 |
主分类号: | E05D7/00 | 分类号: | E05D7/00;E05D11/00;E05D11/10;E06B3/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602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机构 门扇 门框 转动 铰接主体 铰接机构 门组件 门锁 玻璃窗 铰接 缓冲机构 减少振动 减小摩擦 减振机构 门扇运动 气压机构 驱动机构 旋转机构 上端 气压差 缓冲 夹伤 减小 顺滑 左端 轴承 噪音 | ||
本发明公开了门组件的铰接机构,其结构包括玻璃窗、铰接主体、门框、门扇、门锁,玻璃窗固定安装在门框内部上端,铰接主体与门框相铰接,铰接主体与门扇相铰接,门扇安装在门框内部,门锁固定安装在门扇左端,通过支撑机构上的轴承进行减小摩擦,通过缓冲机构对支撑机构在进行转动的工作进行缓冲,确保支撑机构转动不会过快,防止夹伤,再通过门扇运动产生的气压差,使得气压机构进行工作带动了驱动机构运行,这时旋转机构开始运行,并且对支撑机构进行工作,使得支撑机构转动更加顺畅,同时顺滑机构也起到了更加顺畅的功能,支撑机构在进行转动的时候产生一些振动,这时通过减振机构来减少振动,振动减小了噪音也就降低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组件的铰接机构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门组件的铰接机构。
背景技术
门组件的铰接机构右明铰链与暗铰链之分,暗铰链比较常用,且有内开式与外开式两种运动方式,铰链可由可移动的组件构成,或者由可折叠的材料构成,合页主要安装于门窗上,而铰链更多安装于门组件上,但是现有技术门组件的铰接机构在进行工作一般都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并且工作过程中产生磨损,导致磨损严重而使得铰链损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门组件的铰接机构,其结构包括玻璃窗、铰接主体、门框、门扇、门锁,所述的玻璃窗固定安装在门框内部上端,所述的铰接主体与门框相铰接,所述的铰接主体与门扇相铰接,所述的门扇安装在门框内部,所述的门锁固定安装在门扇左端。
所述的铰接主体包括外壳、支撑机构、缓冲机构、顺滑机构、减振机构、气压机构、驱动机构、旋转机构,所述的外壳一端固定安装在门框上,所述的外壳另一端固定安装在门扇上,所述的支撑机构固定安装在外壳内部中端,所述的支撑机构上下两端焊接有缓冲机构并且机械连接,所述的支撑机构上部外表面与顺滑机构一端相贴合,所述的顺滑机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外壳内部表面,所述的减振机构安装在外壳内部上端并且与支撑机构相连接,所述的气压机构固定安装在外壳内部下端,所述的与驱动机构下端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气压机构内部并且活动连接,所述的驱动机构上端固定安装在旋转机构下端并且活动连接,所述的旋转机构上端与支撑机构中部相啮合并且机械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支撑机构包括连接轴、上支撑杆、蜗杆、下支撑杆、轴承,所述的上支撑杆上端贯穿于连接轴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上支撑杆下端与蜗杆上端相焊接并且机械连接,所述的蜗杆下端与下支撑杆上端相焊接并且机械连接,所述的下支撑杆下端贯穿于轴承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上支撑杆上端与缓冲机构相焊接并且机械连接,所述的上支撑杆与顺滑机构一端外表面相贴合,所述的上支撑杆中部贯穿于减振机构右下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缓冲机构包括缓冲蜗杆、缓冲齿轮、齿轮座,所述的缓冲蜗杆下端与上支撑杆上端相焊接并且机械连接,所述的缓冲蜗杆与缓冲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缓冲齿轮固定安装在齿轮座上端,所述的齿轮座下端固定安装在外壳内部上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顺滑机构包括加固底座、连接块、弹簧、固定管套、连接杆、滑轮,所述的加固底座固定安装在外壳内部上端表面,所述的加固底座一侧表面焊接有连接块,所述的连接块一端与弹簧首端相贴合,所述的弹簧固定安装在固定管套内部,所述的弹簧末端焊接于连接杆一侧表面,所述的滑轮共设有两个并且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的滑轮与上支撑杆外表面相贴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减振机构包括支撑板、支撑杆、受力板、活塞杆、减振弹簧、固定底座、连接长板,所述的支撑板下表面与支撑杆上端相焊接,所述的支撑杆下端与受力板上表面相焊接,所述的活塞杆上端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受力板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活塞杆下端外部设有减振弹簧,所述的减振弹簧下端与固定底座上表面相贴合,所述的减振弹簧上端与受力板下表面相贴合,所述的固定底座下表面与连接长板左端上表面相焊接,所述的上支撑杆中部贯穿于连接长板右端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雲生,未经潘雲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21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旗型焊接合页
- 下一篇:一种家具悬挂折叠门的位置调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