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高温的消声器传递损失测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03738.2 | 申请日: | 2018-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4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卢炽华;朱亚伟;谢丽萍;刘志恩;彭辅明;苏卓宇;付友明;柴鹏飞;李晓龙;杜松泽;肖生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徐员兰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声器 测试 测量装置 耐高温 后管 耐高温传感器 传递 前管 可变阻抗负载 传感器支座 冷却系统 测量 长时间测量 排气消声器 声压传感器 测量声压 高速气流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的消声器传递损失测量装置,包括测试前管、测试后管、耐高温传感器支座、传感器支座冷却系统和可变阻抗负载,其中,测试前管和测试后管分别与待测试消声器的前、后端连接,测试前管和测试后管上均布置有耐高温传感器支座以测量声压信号,传感器支座冷却系统用于对耐高温传感器支座进行降温,测试后管远离待测试消声器的尾部安装有可变阻抗负载。本发明提出的耐高温的消声器传递损失测量装置,在长时间测量时,依然可以保证支座的温度在声压传感器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本耐高温的消声器传递损失测量装置,可以在排气消声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进行测量,即可以在高温、高速气流环境下测量消声器的传递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气消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高温的消声器传递损失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汽车噪声污染变得日益严重。排气噪声是汽车的主要噪声源之一,采用性能优良的消声系统是控制排气噪声的主要手段。
通常将消声器装在发动机台架上,测试消声器的插入损失,并将其作为评判消声器性能的指标。但是,发动机台架结构复杂,操作繁琐,实验成本较高,实验周期也较长,不利于消声器样件的快速开发和性能验证。
此外,可以使用传递损失作为消声器性能的评价指标,传递损失可以通过阻抗管测试,如专利“消声器消声性能测试装置”(申请号:201320467564.7)。但是,通常阻抗管是在常温、无流情况下进行测试的,这和排气系统中消声器实际工作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通过常规阻抗管测得的传递损失和实际值存在很大的差异。
目前,也有带气流情况下的消声器传递损失测量装置,如专利“测量消音器传递损失的装置及测量方法”(申请号:201710154763.5)。但是,对于排气系统中的消声器,其中存在着高速、高温的气流,而温度对消声器的性能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单纯的考虑气流对消声器性能的影响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出消声器的工作状态。
重庆大学的杨成提出一种高温高速下的消声器性能测试装置(硕士论文:高温高速下的消声器性能模拟试验台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高速风机模拟排气的气流,通过大功率电热丝对气流进行加热,能够比较真实的模拟消声器实际的工作状态。但常规的声压传感器很难承受高速、高温气流的温度,论文中采用探针传感器,最高能够承受700摄氏度的高温。但是其量程较小,无法满足排气系统中的高声强噪声的测量要求。由于探针很细,探针式传感器不仅较难在测试管道上进行布置,而且探针内部也很容易被排气管道中的烟尘堵塞。探针式传感器缺乏主动冷却装置,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进行测量,容易造成传感器的损坏。此外,探针式传感器价格较高,大大增加实验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克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耐高温的消声器传递损失测量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耐高温的消声器传递损失测量装置,包括测试前管、测试后管、耐高温传感器支座、传感器支座冷却系统和可变阻抗负载,其中,
所述测试前管和测试后管分别与待测试消声器的前、后端连接,测试前管和测试后管上均布置有耐高温传感器支座以测量声压信号,传感器支座冷却系统用于对耐高温传感器支座进行降温,测试后管远离待测试消声器的尾部安装有可变阻抗负载。
优选地,所述耐高温传感器支座包括单孔传感器支座和三联传感器支座,测试前管和测试后管上均设置有四个声压测量孔以与单孔传感器支座和三联传感器支座连通。
优选地,所述单孔传感器支座和三联传感器支座均包括壳体、波导管、声压传感器以及软管,其中,波导管穿过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声压传感器插孔,波导管壁开有小孔并与声压传感器插孔连通,声音通过小孔进入声压传感器插孔而被测量,波导管一端与测试前、后管上声压测量孔连通,另外一端伸出壳体外部并与软管连接,三联传感器支座设有三个声压传感器插孔,单孔传感器支座设有一个传感器插孔,传感器支座冷却系统对波导管进行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37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厚壁圆筒内壁磨损定量性研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变速箱磨合试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