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既有住宅拆墙加梁结构改造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05672.0 | 申请日: | 2018-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8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董有;鞠树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筑福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槽钢 内墙体 槽钢柱 梁结构 拆除 荷载 住宅 两边 承载 改造 顶部位置 荷载传递 化学植筋 结构改造 室内空间 外墙墙体 楼板 方钢板 内墙 施工 卸载 柱脚 钻孔 焊接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既有住宅拆墙加梁结构改造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属于结构改造技术领域。通过拆除原内墙,新增槽钢承载的方法,来解决室内空间狭小的问题。包括原楼板、原内墙体以及新增槽钢、新增槽钢柱和方钢板。所述的既有住宅拆墙加梁结构改造体系是将原内墙体拆除,原内墙体拆除前先进行上部荷载的卸载,然后在拆除原内墙体部位的顶部位置,通过钻孔、化学植筋的方法安装新增槽钢,然后再把新增槽钢与两边的靠近原外墙墙体的新增槽钢柱焊接,将上部荷载全部由新增槽钢来承载,新增槽钢再通过两边的新增槽钢柱和柱脚把上部荷载传递给下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既有住宅拆墙加梁结构改造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属于结构改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既有住宅改造过程中,部分老旧砖混结构内部间隔不够合理,住户有改造墙体布局的需要。通常墙体的改造是为了增加空间,既有住宅内部横墙跨度不大,可以拆掉一部分内墙体结构增加室内空间。为了保证改造或拆除工程的安全性,在采取合理的受力支撑卸载后,拆除内墙体,在拆除墙体部位的顶部位置安装槽钢,然后再把上部荷载全部由新加槽钢来承重,新加槽钢再通过两边的槽钢柱把上部荷载传递给下部。此方法操作简单,并能保证新旧结构共同作用,且质量、安全有保证。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既有住宅拆墙加梁结构改造体系及其施工方法,通过拆除原内墙,新增槽钢承载的方法,来解决室内空间狭小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既有住宅拆墙加梁结构改造体系,包括原楼板、原内墙体以及新增槽钢、新增槽钢柱和方钢板。所述的既有住宅拆墙加梁结构改造体系是将原内墙体拆除,原内墙体拆除前先进行上部荷载的卸载,然后在拆除原内墙体部位的顶部位置,通过钻孔、化学植筋的方法安装新增槽钢,然后再把新增槽钢与两边的靠近原外墙墙体的新增槽钢柱焊接,将上部荷载全部由新增槽钢来承载,新增槽钢再通过两边的新增槽钢柱和柱脚把上部荷载传递给下部。所述的新增槽钢上缘按图纸要求纵向每隔500mm开两个φ16的通孔,两个通孔的间距由设计图纸定;所述的新增槽钢上缘抵住原楼板底面的抹灰层;所述的原楼板预先按图纸要求纵向每隔500mm钻两个化学植筋钻孔,用于进行化学植筋,两个钻孔的间距与槽钢通孔间距相对应;所述的化学植筋的钻孔内灌注有粘结剂,钻孔直径为D25mm;所述的化学植筋直径为14mm;所述的新增槽钢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新增槽钢柱焊接;所述的新增槽钢柱靠近原外墙墙体,并在其下部设有柱脚,柱脚与新增槽钢柱连接采用焊接;所述新增槽钢、新增槽钢柱均为16#槽钢;所述的方钢板待上部化学植筋全部完成后,方钢板与新增槽钢下缘的两个翼缘进行焊接。
一种既有住宅拆墙加梁结构改造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待拆除原内墙体的两侧的顶部原楼板采用临时支撑措施,进行卸载。
步骤二:拆除原内墙体,在原楼板底部划定位置钻孔;
步骤三:预先制作新增槽钢,在新增槽钢对应位置画线开孔,开孔的间距应与原楼板底部钻孔间距相对应;
步骤四:在原楼板下侧涂抹高分子树脂粘结剂,将新增槽钢粘贴在原楼板下部,新增槽钢孔与原楼板的钻孔对齐后,进行化学植筋,并采用螺栓拧紧;
步骤五:安装两侧的新增槽钢柱,新增槽钢柱顶部分别与新增槽钢两端进行焊接;
步骤六:上部化学植筋全部完成后,方钢板与新增槽钢下缘的两个翼缘进行焊接。
步骤七:拆除步骤一中的临时支撑措施;
步骤八:对裸露钢构件进行防腐防锈处理。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新增槽钢、新增槽钢柱对原内墙体进行拆除。新增槽钢、新增槽钢柱与原结构体系协同工作,满足了抗震和承载力的要求。本发明能有效地增大了老旧房屋的使用空间,尤其是砖混结构房屋的内部空间利用率。本发明结构简单,传力明确,施工简便快速,具有较好的收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筑福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筑福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56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