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豆水溶性蛋白的提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07641.9 | 申请日: | 201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9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袁建;郝怡宁;邢常瑞;初晨露;陈尚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财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1/40;G01N31/16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邓丽;王伟 |
地址: | 2100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豆水溶性蛋白 水溶性蛋白 料液比 浸提 正交试验优化 单因素试验 提取检测 提取效率 行业标准 重要意义 最佳组合 制备 大豆 检测 优化 研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豆水溶性蛋白的提取方法,以大豆为原料,研究大豆水溶性蛋白最佳提取工艺,同时与现行的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备方法作比较,进一步提高水溶性蛋白提取效率。实验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比较料液比、浸提温度、提取时间对大豆水溶性蛋白的提取率和稳定性的影响。以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浸提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的最佳组合,优化后的水溶性蛋白提取检测率提高3.67%。本发明相较于其他的检测方式具备快速,便捷,高效,稳定的特点,对于粮食安全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基于行业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对大豆水溶性蛋白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属于粮食安全品质检测领域。
背景技术
大豆在我国常被用来制作各种各样的豆制食品,或用于榨取豆油、酿造酱油,或用于制作蛋白质。大豆是一种极好的蛋白质来源,含有所有必需氨基酸,其加工功能,营养和风味特性在食品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所有粮油籽粒中,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最高的,约占总体质量的30%~50%,新收获的大豆通常90%以上的蛋白质均可溶于水,这部分蛋白质称之为水溶性蛋白质。目前,能够溶解于水的蛋白质在生产加工中应用广泛,而非水溶性的蛋白都残留在豆渣之中,因此大豆水溶性蛋白的提取受到一系列《国家标准》的严格要求。经过查询,大豆水溶性蛋白主要由大豆球蛋白和大豆清蛋白组成,随着大豆新鲜度的降低,大豆中的水溶性蛋白含量逐渐降低,通常来说,水溶性蛋白含量在我国是大豆是否适合储存的重要判定指标,只有正确地认识大豆中水溶性蛋白的含量标准,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才可以做到最大量的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并且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因此,探讨大豆中水溶性蛋白含量的提取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我国进行更多大豆产品的研发带来重要影响。
目前,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主要有凯氏定氮法、燃烧定氮法、近红外光谱法、考马斯亮蓝法、双缩脲法、紫外吸收法等,其中测定大豆蛋白的主要方法是凯氏定氮法和考马斯亮蓝法。考马斯亮蓝法也Bradford法,在1976年由Bradford建立,该方法试剂配制简单,操作简便快捷,反应也是极为灵敏,可测定微克级蛋白质含量,是一种常见的微量蛋白质的测定方法。凯氏定氮法是由丹麦化学家凯道尔于1883年建立的,现已发展为常量、微量、平微量凯氏定氮法以及自动定氮仪法等,这些方法是分析有机化合物含氮量的常用方法。凯氏定氮法经典、准确,适用于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但是在提升水溶性蛋白提取率方面相关报到较少,因此对这方面的研究有着很大的前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豆水溶性蛋白的提取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大豆水溶性蛋白的提取率,并在此基础上简化提取大豆水溶性蛋白的实验操作,是一种简单、方便、高效、稳定的提取方法。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1) 大豆经垂直旋风磨磨粉,过筛。
2) 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大豆粉装到离心管中,加入蒸馏水,料液比为1:35~1:50。
3) 将所述步骤2)得到的豆浆恒温振荡提取大豆水溶性蛋白,提取温度为30~40℃,提取时间为90~150min。
4) 将所述步骤3)得到的混合溶液离心,大豆水溶蛋白存在于上清液中。
5) 将所述步骤4)得到的上清液放于消化管中消化,随后用自动凯氏定氮仪进行检测。
优选的,所述步骤2)大豆粉与蒸馏水的料液比为1:40。
优选的,所述步骤3)所得溶液的提取温度为35℃。
优选的,所述步骤3)所得溶液的提取时间为120min。
优选的,所述步骤4)所得混合溶液在离心机中的离心转速为3000r/min,离心时间为10 min。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时间对提取水溶性大豆蛋白的影响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财经大学,未经南京财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76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