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中智能救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08839.9 | 申请日: | 201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59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赵宝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宝忠 |
主分类号: | B63C9/15 | 分类号: | B63C9/15;B63C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26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气气囊 救生带 充气控制装置 气体发生器 智能救生器 触发装置 水中 连通 救生控制系统 设备技术领域 气体压缩罐 弹性布带 惰性气体 气体压缩 实际环境 事故发生 水中救生 救生器 背带 充气 溺水 对称 佩戴 存储 漂浮 采集 膨胀 压缩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中智能救生器,涉及水中救生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救生带,救生带由两个储气气囊组成,即前储气气囊和后储气气囊,救生带上方对称设有两个背带,两个储气气囊的一侧通过弹性布带固定连接,另一侧连接有安装在救生带上的充气控制装置,充气控制装置分别与前储气气囊和后储气气囊连通;充气控制装置由气体发生器和救生控制系统组成,气体发生器包括气体压缩罐及气体触发装置,气体压缩罐内存储有压缩后的惰性气体,并通过气体触发装置分别与两个储气气囊连通。该救生器根据采集到的实际环境信息,通过充气控制装置对储气气囊进行充气,使救生带迅速膨胀,保证佩戴者漂浮起来,从而避免溺水事故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中救生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生活中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尤其在溺水事件发生的头3min内,是对需要救生者采取措施的最宝贵“黄金”时间。然而,在水中人群相对分散,很难及时发现需要救助的人。当溺水时,其他人不敢轻易去救人,有的救援者由于水性不好、体力不支或被抓抱等,从而导致救援者也溺水身亡。也有人将游泳圈绑在绳子上抛向溺水者。然而,当救援者距离受害者太远时或救生圈太轻,救援者无法将救生圈扔到合适的位置时,救援就会失败。总之,溺水死亡有这几中情况:
1)溺水者本身不会游泳;
2)周围无救援者,或者救援者不会游泳;
3)救援来不及,或溺水者所处水域情况复杂等等。
现在已经有一些防溺水的智能装置,比如游泳馆里的监控装置、某一水域的监控装置、自动寻人的救生圈等,但这些装置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不能解决上述的问题。如何实现溺水人员自救,如何实现溺水人员快速求救,如何保证溺水人员生命安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中智能救生器,该救生器根据采集到的实际环境信息,通过充气控制装置对储气气囊进行充气,使救生带迅速膨胀,保证佩戴者漂浮起来,从而避免溺水事故发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中智能救生器,包括救生带,所述救生带由两个储气气囊组成,即前储气气囊和后储气气囊,所述救生带上方对称设有两个背带,两个储气气囊的一侧通过弹性布带固定连接,另一侧连接有安装在救生带上的充气控制装置,所述充气控制装置分别与前储气气囊和后储气气囊连通;所述充气控制装置由气体发生器和救生控制系统组成,所述气体发生器包括气体压缩罐及气体触发装置,所述气体压缩罐内存储有压缩后的惰性气体,并通过气体触发装置分别与两个储气气囊连通;所述救生控制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单元、感应传感器单元、报警模块、定位模块、气体触发驱动模块及储能模块;所述感应传感器单元用于实时采集心率、血压及水深信号数据;并将采集的信号数据依次经放大电路、低通滤波电路、信号判断电路转换后传送给中央控制单元进行处理,中央控制单元根据采集的信号数据进行预先设定的阀值进行判断,若高于预先设定的阀值,中央控制单元响应,并将控制指令分别传送至气体触发驱动模块、报警模块以及定位模块,气体触发驱动模块接收到控制指令后驱动气体触发装置触发气体压缩罐对储气气囊充气,报警模块用于声光报警及发出求救信号,定位模块用于位置定位,储能模块为整个救生控制系统提供电能。
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感应传感器单元包括脉搏波血压传感器和水深压力传感器,所述脉搏波血压传感器采用型号为YKB1712的传感器,用于采集人体的心率及血压信号数据,所述水深压力传感器采用型号为M117279的传感器,用于采集人体在水中的深度;所述脉搏波血压传感器和水深压力传感器分别将采集的采集心率、血压及水深信号数据传送中央控制单元进行判断处理,若达到设定的水位深度阀值时,中央控制单元不进行指令动作,若达到设定的心率或血压阀值时,中央控制单元不仅指令动作,当且仅当两者同时达到设定相应阀值时,中央控制单元进行指令传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宝忠,未经赵宝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88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漏气救生圈
- 下一篇:一种救生用气瓶刺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