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建筑消防设施监控系统的消防设施自动标注及数据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08856.2 | 申请日: | 201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43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冬;孙浩泰;刘元宁;赵天明;沈椿壮;刘文滔;董德华;李双双;姜雪;董芷艺;郭书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6/29 | 分类号: | G06F16/29;H04W4/02;H04W4/33;H04L29/08;G06Q50/26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罗莹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建筑 消防设施 监控 系统 自动 标注 数据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消防设施监控系统的消防设施自动标注及数据处理方法,属于数据通讯及处理技术领域。采用GB/T 26875.3‑2011《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第3部分:报警传输网络通信协议》作为通讯协议基础,包括如下步骤:(1)针对协议指令进行拓展,使得协议使用主体由用户信息传输装置转变为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2)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上传消防设施相对位置;(3)针对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上报的数据进行解析,监控中心实现自动标注联网单位建筑消防设施部件。本发明取消了中间的用户信息传输装置,能够为联网单位节约资金;联网单位在建筑消防设施系统信息上传时,只需要上传每层的建筑物平面图,即可自动实现建筑消防设施系统中所有部件的自动标注,为联网单位节约人力资源投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消防设施监控系统的消防设施自动标注及数据处理方法,属于数据通讯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规模在不断扩大,同时城市中的商业、民用建筑也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趋势,据公安部消防局在2017年年底统计,我国城市中高层建筑体量已达到61.9万栋,从体量、高度上都位居世界第一。同时根据我国《消防法》明确规定:“消防一、二级列管单位,必须安装建筑消防防灭火系统”,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建筑消防设施系统的有效率和完好率都比较低,未能达到有效保障建筑防火、灭火的作用。
为了解决建筑消防设施系统中的有效率和完好率都比较低的问题,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行业内提出“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这个概念,并在后续建立了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GB 50440-2007《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中规定: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由监控中心、传输网络和联网单位三部分构成,具体实施方法是:在联网单位加装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利用该装置与联网单位内部的各类控制器(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控制器、水系统控制器等)配接,采集控制器的各类信息,通过有线、无线网络将采集的数据信息上传至监控中心,实现对联网单位内部建筑消防设施系统的状态实时动态监测。将收集的数据实时共享给消防监督部门,监督部门根据实时运行的数据对联网单位进行督促整改,提升建筑消防设施系统的有效率和完好率。
目前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如下表所示:
传统建筑消防设施监控系统的网络结构图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联网单位消防控制室内包含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等各类建筑消防设施系统,1~n台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国家规范GB 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规定:“6.9.1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应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并应符合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安装设置要求。6.9.2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与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电气火灾监控器、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等消防设备之间,应采用专用线路连接。”由上图还可以看出,传统的建筑消防设施监控系统中,各类消防设施系统控制器会同时与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建立连接,将消防设施状态信息上传给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用户信息传输装置会将收到的消防设施状态信息通过有无线传输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遵循的协议标准是GB/T26875.3-2011《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第3部分:报警传输网络通信协议》。而国家规范GB16806-2006《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中4.9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4.9.5信息传输要求规定:“4.9.5.1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在接收到系统的火灾报警信号后10s内将报警信息按规定的通讯协议格式传送给监控中心。”但由于GB16806-2006标准中未规定通讯协议格式,所以实际上规范不具备实际实施条件。
从实际推广应用的效果来看,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88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