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压电双晶片翅膀的角度可调节微飞行器及其加工装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08944.2 | 申请日: | 201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86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夏敦柱;颜冲;宫旭亮;金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33/00 | 分类号: | B64C33/00;B64C3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徐红梅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压电 双晶 翅膀 角度 调节 飞行器 及其 加工 装配 方法 | ||
1.一种基于压电双晶片翅膀的角度可调节微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压电双晶片翅膀、上机身盖、下机身盖、4对内侧机身、4对外侧机身和3条支撑腿,相对的内侧机身和外侧机身上设有倾角和位置相同的翅膀插槽,一个压电双晶片翅膀固定在一对插槽倾角和位置相同的内、外侧机身上,另一个压电双晶片翅膀固定在与之对称的一对内、外侧机身上;上机身盖用于固定内、外侧机身,下机身盖用于固定内、外侧机身和安装支撑腿;其中上下机身盖和内、外侧机身上开设有控制压电双晶片翅膀引线的过线孔;
所述压电双晶片翅膀包括翅膀骨架和翅膜,翅膀骨架从翅根到翅脉包括铜片段、压电陶瓷振动段和碳纤维翅脉段,翅膜粘贴在碳纤维翅脉段;其中,铜片段包括上下两层铜片,其中间为碳纤维;压电陶瓷振动段包括上下两层压电陶瓷,其中间为碳纤维;碳纤维翅脉段与铜片段和压电陶瓷振动段的碳纤维为一体结构;上下两层压电陶瓷均接地,上下两层铜片相连并接交流电;
所述4对内侧机身,共8片,每片竖直方向上设有三个固定压电双晶片翅膀铜片的插槽,四对内侧机身上翅膀插槽的倾角分别为0°、10°、20°和30°,每片内侧机身的上下端面分别设有固定上、下机身盖的插齿,每片内侧机身上下端均设有过线孔,相邻两片内侧机身侧面设有相互配合的凸齿和凹槽,8片内侧机身按照一片侧面有凸齿一片侧面有凹槽的顺序,并按照上述角度依次排列形成圆筒状结构;
所述4对外侧机身,共8片,每片竖直方向上设有三个固定压电双晶片翅膀压电陶瓷振动段的插槽,四对外侧机身上翅膀插槽的倾角分别为0°、10°、20°和30°,每片外侧机身的上下端面分别设有固定上、下机身盖的插齿,每片外侧机身上下端均设有过线孔,相邻两片外侧机身侧面设有相互配合的凸齿和凹槽,8片内侧机身按照一片侧面有凸齿一片侧面有凹槽的顺序,并按照上述角度依次排列形成圆筒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压电双晶片翅膀的角度可调节微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机身盖结构相同,为八边形结构,在其外圈边缘留有八个固定外侧机身插齿的凹槽,内圈留有八个固定内侧机身插齿的长方形通孔,并在内圈长方形通孔外围均匀设有四个小圆孔作为固定自由度过线孔,过线孔外围均匀设有三个小方孔作为支撑腿插口,在其中心设有大圆孔作为翅膀驱动接线引出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压电双晶片翅膀的角度可调节微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条支撑腿互相之间间隔120°,使得机身摆放时能够保持平衡。
4.一种基于压电双晶片翅膀的角度可调节微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压电双晶片翅膀、上机身盖、下机身盖、内侧机身、外侧机身和三条支撑腿,其中,内侧机身为八片内侧机身片组成的圆筒状结构,外侧机身为八片外侧机身片组成的圆筒状结构,内侧机身套设在外侧机身内部,且内侧机身和外侧机身之间有间隙;相对的内侧机身片和外侧机身片上设有多组倾角和位置相同的翅膀插槽;相邻内侧机身片上翅膀插槽倾角不同;一个压电双晶片翅膀固定在内、外侧机身相同倾角和相同位置的插槽上,另一个压电双晶片翅膀固定在与之对称的插槽上;上机身盖用于固定内、外侧机身,下机身盖用于固定内、外侧机身和安装支撑腿;其中上下机身盖和内、外侧机身均开设有控制压电双晶片翅膀引线的过线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压电双晶片翅膀的角度可调节微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机身包括两组相同的内侧机身片,每组内侧机身片包括第一内侧机身片、第二内侧机身片、第三内侧机身片和第四内侧机身片;每片内侧机身片竖直方向开设有三个固定压电双晶片翅膀铜片段的插槽,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内侧机身片上的翅膀插槽倾角各不相同,每片内侧机身片的上下端面分别设有固定上、下机身盖的插齿,每片内侧机身卡片上下端均设有过线孔,其中第一和第三内侧机身片两侧面均设有凸齿,第二和第四内侧机身片两侧面均设有与第一和第三内侧机身片侧面凸齿配合的凹槽,按照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内侧机身片的顺序进行组装形成半个圆筒状内侧机身,两组内侧机身片组合形成整个内侧机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894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