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简易跨坐式单轨列车转向架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09111.8 | 申请日: | 201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0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发;池茂儒;刘开成;蒋益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F5/52 | 分类号: | B61F5/52;B61C9/50;B61G9/22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何凡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轨列车 支撑板 转向架 构架 行走轮 简易 系统技术领域 车体连接 减震装置 两侧设置 上端固定 制动集成 转轴转动 导向轮 牵引柱 稳定轮 转轴 驱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简易跨坐式单轨列车转向架,涉及跨坐式单轨列车系统技术领域,其包括构架以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构架中部的行走轮,转轴上安装有驱动制动集成装置,行走轮的两侧设置有导向轮和稳定轮;构架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上固定连接有用于与车体连接的牵引柱,支撑板上还设置有减震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轨列车转向架体积过大且造价高不适用于小型单轨列车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跨坐式单轨列车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跨坐式单轨列车转向架。
背景技术
跨座式单轨列车(下称单轨列车)是指在跨座式单轨铁路上运行的列车,跨坐式单轨通过单根轨道来支撑、稳定和导向,列车车体骑跨在轨道梁上运行。跨坐式单轨列车运行安全性好,无脱轨危险及其他干扰,其曲线能力、爬坡能力、加减速性能表现优秀,且具有抗侧风能力强、噪声低、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列车的转向架用于承载列车车体,通过轴承装置使车轮的滚动转化为车体沿线路运行的平动,能够灵活地沿直线线路运行及顺利通过曲线,保证列车的安全性。现有的单轨列车转向架,为了防止转向架和车体发生“点头”、侧滚,多采用单组转向架装两组轮对或单组轮对装放侧滚扭杆等结构方式,这些结构体积大、重量大、造价高,并不适用于小型单轨列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简易跨坐式单轨列车转向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轨列车转向架体积过大且造价高不适用于小型单轨列车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简易跨坐式单轨列车转向架,其包括构架以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构架中部的行走轮,转轴上安装有驱动制动集成装置,行走轮的两侧设置有导向轮和稳定轮;构架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上固定连接有用于与车体连接的牵引柱,支撑板上还设置有减震装置。
进一步地,减震装置包括均设置于支撑板顶面上的减震器和压簧,减震器位于压簧的内圈中。通过压簧与减震器的双重减震,增强了减震降噪效果。
进一步地,位于压簧的内圈范围内的支撑板沿圆周均布有若干减震器。使得整个支撑板面上尽可能多的点来承受减震装置的反冲力,既能够避免支撑板局部受力过大影响转向架的使用寿命,又能够保证车体的平稳,避免因受力不均导致的倾斜。
进一步地,支撑板通过合围成矩形的四根弧形支撑臂固定于构架上,弧形支撑臂与构架固定连接。弧形支撑臂为拱形,承力能力更好,且能够减轻整个导向架的重量,使导向架更加轻便。
进一步地,弧形支撑臂从构架所在一端向内侧倾斜后固定于支撑板上。弧形支撑臂倾斜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强弧形支撑臂的承力能力,增加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驱动制动集成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制动器,转轴直连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制动器与转轴固定连接。通过将转轴与电机直连,可以减少减速器和传动装置,使得本转向架更加的轻便。转轴的转速可以通过直接控制电机的转速来控制,并且通过控制电机的转动方向和转速还能够对转轴进行高速制动。制动器能够对转轴进行慢速制动。
进一步地,转轴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构架上。通过轴承的支承作用,使得行走轮所受到的力矩达到平衡,有利于行走轮的顺利前行。
进一步地,导向轮转动连接于构架上,其与行走轮轴向垂直,且对称分布于行走轮的两侧。对称分布在两侧的行走轮的圆周面与轨道两侧的导向面接触,对构架起导向作用,能够防止构架倾斜,提高本导向架的在转弯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稳定轮转动连接于构架上,其与行走轮轴向平行,且对称分布于行走轮的两侧。稳定轮的圆周面与轨道的下底面接触,给予轨道下底面一定的预紧力,能够防止构架发生侧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91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