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温液位可控注气式蓄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09285.4 | 申请日: | 201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27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马方超;贺启林;吴姮;熊宴斌;孙善秀;吴俊峰;赵涛;张立强;丁建春;容易;张智;胡久辉;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02K9/44 | 分类号: | F02K9/44;F02K9/5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武莹 |
地址: | 10007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压器 注气 液体推进剂 气体容腔 输送管路 低温液 电磁阀 法兰 壳体 可控 孔板 过滤器 第一电磁阀 高压气瓶 自由液位 控制器 减压器 绝热层 体内 | ||
1.一种低温液位可控注气式蓄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法兰(1)、绝热层壳体(2)、潜管(3)、惯性孔(6)、第一电磁阀(10)、第二电磁阀(14)、第四电磁阀(19),第一孔板(11)、第二孔板(17)、高压气瓶(12),过滤器(13)、减压器(16)、控制器(20)、气体容腔(21),其中:
注气式蓄压器通过法兰(1)与液体推进剂输送管路相连,输送管路内液体推进剂通过惯性孔(6)进入壳体(2),并在壳体(2)内形成自由液位、气体容腔(21);
当处于低温预冷状态时,第四电磁阀(19)排气,气体容腔(21)与大气相通,低温推进剂气化产生的气体通过第四电磁阀(19)排出,液体推进剂填满气体容腔(21),实现注气式蓄压器的低温预冷;
当进入工作状态时,第四电磁阀(19)关闭,高压气瓶(12)中充入高压氦气,第二电磁阀(14)打开,氦气通过过滤器(13)、减压器(16)、第二孔板(17)注入气体容腔(21),气体容腔(21)压力升高,液体推进剂通过惯性孔(6)进入输送管中,第一电磁阀(10)打开,液体推进剂通过潜管(3)排出,气体容腔(21)增大,液面下降至潜管(3)出口位置时,潜管(3)排气,液面停止下降,当输送管内压力高于气体容腔(21)压力时,气体容腔(21)被压缩,液面升高,当液面高于潜管(3)出口时,气体注入气体容腔(21),当气体容腔(21)压力高时,液面继续下降,使得液面在潜管(3)出口附近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液位可控注气式蓄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消能器(4),位于气体容腔(21)内,分别与第二孔板(17)、第四电磁阀(19)连接,消能器(4)降低气流的速度,引导气流的方向,防止气体直吹介质液面、输送管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液位可控注气式蓄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晃板(5),防晃板(5)在壳体(2)内部,抑制在火箭飞行过程中产生的液面晃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液位可控注气式蓄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9)用于测量气腔内的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液位可控注气式蓄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位计(7)用于测量蓄压器内推进剂介质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液位可控注气式蓄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传感器(8),用于测量气体容腔(21)内的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液位可控注气式蓄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电磁阀(15)、第三孔板(18),第三电磁阀(15)一端与第三孔板(18)一端连接,第三电磁阀(15)另一端与过滤器(13)连接,第三孔板(18)另一端与消能器(4)连接,当电磁阀(14)、减压器(16)出现故障时,电磁阀(15)打开,气体通过孔板(18)注入气体容腔(21)中,其中,消能器(4),位于气体容腔(21)内,分别与第二孔板(17)、第四电磁阀(19)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液位可控注气式蓄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热层壳体(2)为双层管结构,内外夹层中可提供所需要的气体容腔,内外层通过惯性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液位可控注气式蓄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法兰(1)为两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液位可控注气式蓄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2)为绝热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928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