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在防治油茶炭疽病害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10897.5 | 申请日: | 201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15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曾超珍;黎继烈;任泽文;彭映辉;李昌珠;吴红;肖志红;张爱华;李培旺;谈泰猛;祝久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2;A01P3/00;C12R1/07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魏龙霞 |
地址: | 410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解 淀粉 芽孢 杆菌 菌株 及其 防治 油茶 炭疽 病害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该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命名为解淀粉芽孢杆菌CFC‑10(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CFC‑10),在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394。该菌株对油茶炭疽病原菌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很好的应用于防治油茶炭疽病害,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潜力,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微生物菌株。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菌株在防治油茶炭疽病害中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化学药剂的替代,降低了农药残留,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在防治油茶炭疽病害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abel)系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是与油棕、橄榄和椰子齐名的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源树种之一。我国的油茶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南方的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安徽、贵州等省区。据统计,目前全国有油茶林约为400万hm2以年产油茶籽60万吨。油茶病害对其产量的影响也日益突出,其中油茶炭疽病是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常导致油茶叶片枯死、果实早落,落果率一般为20%~40%,严重时可达60%以上,从而导致油茶减产10%~30%,甚至可达40%~50%,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油茶炭疽病已成为油茶产业的重要潜在威胁。因此,需要加强对油茶炭疽病的研究力度,提高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技术。
针对于油茶炭疽病,常见的防治措施有化学农药喷洒,但是化学方法污染较大。需要寻求更为环保的微生物防治的方法显得格外重要,生物防治由于其不易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对环境安全、活性高且生产成本低逐渐成为大家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如:孟庆敏等研究发现油茶内生拮抗细菌Y13是一株对油茶炭疽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枯草芽胞杆菌(油茶炭疽病拮抗细菌Y13主要抑菌物质分离纯化及作用方式,植物保护,2014年02期),信珊珊等用解淀粉芽孢杆菌WH1发酵液中的抗菌活性物质为脂肽,该成分能够使油茶炭疽病菌丝畸形,高稀释倍数的发酵液对离体油茶叶片上的炭疽病仍然有显著的防效(1株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条件的优化及其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效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但是上述种的耐受性较差,适应性较差。因此,寻找一种耐受性更好,适应性更强的可用于防治油茶炭疽病的菌种对本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在防治油茶炭疽病害中的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该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其命名为解淀粉芽孢杆菌CFC-10(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CFC-10),其在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394,保藏时间为2018年6月25日,保藏单位的地址位于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解淀粉芽孢杆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能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还能产生对油茶炭疽病及其它作物病害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挥发性化合物、粗蛋白和粗脂肽,是具有良好生物防治前景的微生物菌种。
上述的解淀粉芽孢杆菌CFC-10(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CFC-10)是从油茶炭疽发病区健康植株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在NA平板上,倒置30℃培养一段时间后,菌落形态呈乳白色,半透明,圆形,边缘不整齐,表面湿润光滑,显微镜观察细胞呈杆状,革兰氏染色为蓝紫色,阳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未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林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108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