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现场总线的保护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11270.1 | 申请日: | 2018-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78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周志仁;康敏辉;陈盼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H3/06 | 分类号: | H02H3/06;H02H3/08;H02H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2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阻 现场总线 短路保护电路 过压保护电路 输出控制电路 电路 三极管 过压双重保护 短路保护 过压保护 输出端 输入端 稳压管 电容 短路 漏极 输出 | ||
本发明公开的是一种现场总线的保护电路,用于实现对现场总线输出的短路保护和过压保护,包括:输出控制电路、短路保护电路和过压保护电路;所述输出控制电路包括P型场效应管Q1、电阻R3、电阻R6、电阻R7;所述短路保护电路包括三极管T2、电阻R4、电阻R5;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三极管T1、电阻R1、电阻R2、稳压管D1、电容C1,P型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输出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电路简单,可实现输入端短路和过压双重保护,解决单一保护的问题。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现场总线的电路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现场总线的保护电路。
(二)背景技术
工业现场总线的驱动电压一般为弱电24V,受电力波动、电磁干扰等影响以及现场总线在工程中的连线使用,可能会碰到雷击、静电等过压问题、线路脱落造成短路等问题。短路、过压属于两种异常方式,通常会分别设计不同的保护方式,如针对短路问题,采取输入端接入保险丝的方式,而对过压问题,在输入端接入瞬态抑制二极管等方式,但这种方式在工业现场领域反应太慢,通常会导致输出端已经过载而损坏。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现场总线的保护电路,以同时解决短路和过压的问题,且在短路、过压消除后电路可自动恢复。
本发明的一种现场总线的保护电路,通过P沟道场效应管进行驱动,可为输出端提供足够的电流,该保护电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现场总线的保护电路,包括:输出控制电路、短路保护电路和过压保护电路。其中,所述输出控制电路包括P型场效应管Q1、电阻R3、电阻R6、电阻R7;现场总线的输入端通过电阻R4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至输出端;电阻R3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漏极连接,提供偏置通道;电阻R6、电阻R7连接至场效应管Q1的栅极,电阻R6、电阻R7构成分压电路对输入端电压分压,调节场效应管Q1的栅极-源极电压,控制场效应管Q1的导通,实现现场总线的驱动输出。
所述短路保护电路包括三极管T2、电阻R4、电阻R5。所述短路保护电路的电阻R4、三极管T2的发射极与现场总线的输入端连接,三极管T2的基极通过电阻R5连接至电阻R4,三极管T2的集电极与电阻R6、电阻R7连接至场效应管Q1的栅极,电阻R4、电阻R5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实现对场效应管Q1的栅极-源极电压的调节,控制现场总线的驱动输出。
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三极管T1、电阻R1、电阻R2、稳压管D1、电容C1。所述过压保护电路的三极管T1的发射极与现场总线的输入端连接,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与电阻R6、电阻R7连接至场效应管Q1的栅极,调节栅极电压,电阻R1与三极管T1的发射极和基极连接,电容C1与电阻R1、稳压管D1连接,通过电阻R2连接至输出端,形成充放电电路。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现场总线的保护电路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现场总线的保护电路原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种现场总线的保护电路,通过对场效应管Q1的栅极-源极电压调节,实现对输出端的控制。现场总线输入端通过R4连接至场效应管Q1的源极,正常工作时,源极电压约为输入端电压;输入端通过R6、R7电阻分压后连接至场效应管Q1的栅极,此时栅极电压小于源极电压,且经R6、R7分压后,达到场效应管的导通条件,场效应管Q1导通工作,Q1的漏极约为输入端电压,送至输出端,如此实现了现场总线从输入端到输出端的驱动控制。
为使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明了,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对本发明的一种现场总线的保护电路的正常工作方式进行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未经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112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