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遮光胶带、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制作和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13495.0 | 申请日: | 2018-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11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刘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29 | 分类号: | C09J7/29;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付生辉 |
地址: | 230012 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龙子***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遮光 胶带 背光 模组 显示装置 制作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遮光胶带、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所述遮光胶带包括:包括第一部和位于遮光胶带的第一边缘的第二部的第一遮光基材,粘接在第一部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胶体;包括第三部和位于遮光胶带的第一边缘的第四部的第二遮光基材,粘接在第三部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二胶体;第一粘结部和第二粘结部;可延伸体,包括固定部和可延伸部;固定部分别通过第二粘结部和第一部与第二部固定连接,可延伸部分别通过第一粘结部和第二部与第四部固定连接且从第一边缘露出,所述可延伸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沿所述露出方向延伸从而带动所述第二部和第四部分别相对于第一部和第三部向所述露出方向移动并且在撤去外力后所述可延伸部不回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遮光胶带、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遮光胶带是背光模组中常用的胶带,一方面起到遮挡边缘光线,防止边缘漏光的发生;另一方面起到固定其上的显示面板作用。近年来,随着显示器件薄型化和低功耗的市场需求,尤其是在现有超窄边框采用遮光胶带固定显示面板时,要求组装人员在贴附遮光胶带过程中保证直线贴附,且在每条胶带交界处要求无缝对接。该作业要求对生产工人来说是个较难的挑战,很难达成延直线贴附和无缝对接,如此将会造成胶带交界处出现不同程度的漏光现象,从而产生显示不良问题,并且交界处缝隙会导致异物灰尘进入从而进一步造成主画面的显示不良。
同时,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初既要考虑实际产品所需尺寸,又要考虑生产工人在作业过程中的误差。导致整体尺寸和公差很难把握,尺寸公差如果给的太大会造成交界处在贴附时产生交叉现象,太小即又造成交界处出现缝隙,且每个生产工人的手法和作业习惯又不可能100%统一,导致设计人员很难给出一个既满足产品性能又满足生产工人作业不出现不良的尺寸。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遮光胶带,包括:
第一遮光基材,包括第一部和位于所述遮光胶带的第一边缘的第二部;
粘接在第一部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胶体;
第二遮光基材,包括第三部和位于所述遮光胶带的第一边缘的第四部;
粘接在第三部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二胶体;
第一粘结部和第二粘结部;
可延伸体,包括固定部和可延伸部;
其中
所述固定部通过所述第二粘结部与所述第一部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固定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三部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固定连接;并且
所述可延伸部通过所述第一粘结部与所述第二部和所述第四部固定连接且从所述第一边缘露出,所述可延伸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沿所述露出方向延伸从而带动所述第二部和第四部分别相对于第一部和第三部向所述露出方向移动并且在撤去外力后所述可延伸部不回缩。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粘结部设置在所述遮光胶带的第二边缘,其中第二边缘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对。
进一步的,所述可延伸部由可延伸结构和本体结构组成,所述本体结构通过所述第一粘结部与所述第二部和所述第四部固定连接且从所述第一边缘露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粘结部包括第一子粘结部和第二子粘结部,所述第一子粘接部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部粘接,所述第一子粘接部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与所述本体结构的至少一部分粘接,所述第二子粘接部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四部粘接,所述第二子粘接部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与所述本体结构的至少一部分粘接;
所述第二粘结部包括第三子粘结部和第四子粘结部,所述第三子粘结部与所述可延伸体的固定部靠近所述第一遮光基材的一侧相粘接,所述第四子粘结部与所述可延伸体的固定部靠近所述第二遮光基材的一侧相粘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134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