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筑及其建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14452.4 | 申请日: | 2018-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5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侯建群;任宝双;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清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6 | 分类号: | E04B2/86;E04C5/20;E04C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卓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9 | 代理人: | 陈子英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框架 混凝土 剪力 结构 建筑 及其 建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筑及其建造方法。所述建筑包括钢框架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钢框架结构中的剪力墙墙体,所述剪力墙墙体主要由位于墙体两侧的钢筋桁架固模板和浇筑在两侧钢筋桁架固模板之间的混凝土层构成,所述钢筋桁架固模板包括面板和位于所述面板内侧的钢筋网及钢筋桁架,所述钢筋网和钢筋桁架固结在所述混凝土层中,各种墙体节点内分别设有相应的钢筋连接架。所述建造方法中剪力墙墙体的建造包括模板安装、模板固定、混凝土浇筑和墙体养护等步骤。本发明有利于减少剪力墙施工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减小人为因素对建筑质量的影响程度,降低建造成本,方便建筑上的管线布置,减轻或避免因布设管线给墙体带来的负面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筑及这种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筑的建造方法,属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筑是框剪结构中的常见形式,在钢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增设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以克服框架结构侧向刚度不强的缺陷,不仅能够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
现有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筑中,剪力墙墙体的建造需要现场布筋和支模,浇筑混凝土后还需要将模板拆除,因此操作复杂,劳动强度高,工作量大,且人为因素对建筑质量的影响也比较大,内部质量问题难以检测和修复,在适宜的劳动力资源日益短缺、人工成本日益增高的今天,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建筑企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另外,这种剪力墙墙体上难以布置管线。目前常见的布线方式是在混凝土墙面上开一道用于布设管线的沟槽,布线完成后再用石膏或腻子等将沟槽抹平,这种在混凝土上开槽的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剪力墙的墙体构造,影响墙体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筑,还提供了这种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筑的建造方法,以减少剪力墙施工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减小人为因素对墙体质量的影响程度,降低建造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筑,可采用本发明公开的任意一种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筑的建造方法建造,包括钢框架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钢框架结构中的剪力墙墙体,所述剪力墙墙体主要由位于墙体两侧的剪力墙固模板和浇筑在两侧剪力墙固模板之间的剪力墙混凝土层构成,所述剪力墙固模板采用钢筋桁架固模板,所述剪力墙固模板的面板朝向墙体外侧,钢筋桁架朝向墙体内侧,所述剪力墙固模板上的钢筋网和钢筋桁架固结在所述剪力墙混凝土层中,所述钢筋桁架固模板包括面板和位于所述面板一侧的钢筋网及钢筋桁架,所述钢筋桁架固模板中的面板构成剪力墙墙体的永久模板,所述钢筋桁架固模板中的钢筋网和钢筋桁架构成剪力墙混凝土层内的钢筋。
所述钢筋桁架固模板的面板构成墙体的永久模板,并可面板上设置用于布设管线的沟槽,所述钢筋桁架固模板的钢筋网和钢筋桁架构成墙体钢筋。
所述面板通常可以采用非金属板材,以获得相应的墙体质感并便于装修,因此这种面板无需拆除。
所述非金属面板可以采用适宜于机械加工的板材,特别是适于用作墙面的建筑板材。
通常,所述钢筋桁架固模板的钢筋网、钢筋桁架和面板固定连接为一体,这种整体的钢筋桁架固模板可以在工厂加工制造。
优选地,所述钢筋桁架固模板的钢筋网和钢筋桁架与面板之间留有间距,以便在面板内侧形成能够遮蔽钢筋网和钢筋桁架的有效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在因装修等将局部面板去掉后,钢筋不会外露并能够得到有效保护。
优选地,所述钢筋桁架固模板中的钢筋网位于钢筋桁架和面板之间,所述钢筋网与面板之间设有用于限定两者之间间距的垫块,通过垫块垫出所需的间距。
所述垫块优选设置在所述钢筋桁架的下弦筋与所述面板之间,同一下弦筋与面板之间的垫块数量为多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清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清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144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