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含多肽的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14949.6 | 申请日: | 2018-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6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范世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世杰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2714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混肥 重量份 包膜 多肽 富含 制备 多聚氨基酸 微生物活菌 微生物菌剂 施肥频率 使用效率 有机质 肥效期 无机肥 爆袋 产气 鼓包 施用 肥料 运输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含多肽的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对微生物活菌进行包膜包裹,将重量份20~45的无机肥、重量份为35~70的有机质、0.1~0.4g/kg包膜包裹的微生物菌剂和1g/kg~2g/kg的多聚氨基酸进行混合制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避免了运输中的产气鼓包,爆袋风险,保证在施用周期内肥料的充分利用,使用效率高,肥效期长,减少了施肥频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用肥,具体涉及一种富含多肽的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尽管耕地面积还不到全世界总量的10%,但我国的化肥施用量却接近世界总量的1/3,使用量居全球第四。过量使用化肥给农业生产、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由于化肥的使用过于频繁,使得土壤结构,土壤板结严重,影响了土壤的自然活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妨碍了农作物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化肥的流失造成的水质污染,水体的富营养以及大气污染等问题,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目前常规的解决方式是将化肥与新型肥料配合使用。微生物肥及有机肥是目前研究最多的新型肥料。
微生物肥料,是指含有微生物的特定制品。中国专利CN 103373870提供了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发明通过将微生物细胞微胶囊化后再与有机肥和/ 或无机肥混合,然后再将混合物加工造粒后制备成复合微生物肥产品,其加工方法复杂。且微胶囊、有机-无机肥的混合物在造粒、干燥的再加工过程中,一方面微胶囊容易受加工条件的影响,使胶囊层破碎,影响微生物活性。另一方面胶囊层外表面容易包裹上致密的肥料成份,在使用过程中,影响囊内微生物的释放,减缓肥力。
有机肥主要是以动植物残体(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在这一过程中通常也有微生物参与降解。中国专利CN105254354公开了一种多形态生物多肽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其选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农业废弃物废渣为主要原料,浸出所含蛋白质;再利用不同的蛋白酶制剂分解其中的蛋白质,经过三级分解,形成多种形态的多肽成分。众所周之,酶的成本比微生物的成本高成百上千倍,该发明共用到酸性、中性、碱性三种蛋白酶,其在工业化应用中受到很大局限。
新型肥料在使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微生物肥料存在菌体活性保持时间短、货架期短,高成本和质量不稳定,影响了微生物肥料的推广应用。有机肥因为成份中有微生物的直接存在,容易使微生物在分解有机质的过程中产气,肥料容易鼓包,天气炎热时容易爆袋,运输中存在安全风险。而利用其它方法如上述专利提到的蛋白酶降解法制备的有机肥成本居高不下,难以工业化应用。
在无机肥与新型肥料即无机肥、有机肥和微生物肥配合使用时,在施用前期肥料特别足,微生物活性、无机肥肥力、有机肥肥力都在一个较高水平,肥力容易流失。然而后期随着无机肥的消耗,微生物的大量死亡,有机肥的降解能力低下,肥力不足。一方面有机肥并被完全利用,另一方面肥力不足,肥效期缩短,影响作物的生长。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在较长时间内,均匀释放肥力的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富含多肽的复混肥,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效果不佳等问题。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复混肥的制备方法。
为了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富含多肽的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包含重量份为20~45的无机肥、重量份为35~70的有机质、0.1~0.4g/kg包膜包裹的微生物菌剂和1g/kg~2g/kg的多聚氨基酸。
其中,所述的包膜包裹的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微生物菌剂的活性为每克2.5~6.5×109cfu。
其中,所述的包膜包裹的微生物菌剂为培养至芽孢的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世杰,未经范世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149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