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制造系统用轴承磨损程度检测维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18192.8 | 申请日: | 2018-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23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张绍辉;李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24B5/36 | 分类号: | B24B5/36;B24B5/35;B24B47/12;G01M1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杆 维护装置 轴承 程度检测 机械制造 轴承磨损 操作箱 转轴 磨损 底部连接 检测装置 检测组件 维护组件 打磨头 分隔板 活动齿 检测 混淆 吻合 维护 安置 观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制造系统用轴承磨损程度检测维护装置,包括主体和活动齿,所述主体的内部顶端右侧设置有第一液压杆,且第一液压杆的底部安置有第一操作箱,所述第一操作箱的内侧下方设置有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的底部连接有打磨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对第一液压杆、第二液压杆、分隔板和主体的设置,且第一液压杆的形状与第二液压杆的形状相吻合,通过第一液压杆与第二液压杆分别带动其底部的维护组件及检测组件对轴承的磨损程度进行维护、检测工作,使得装置能够快速的对轴承完成检测、维护工作,一气呵成,不需要通过人工对轴承的磨损程度进行观察或通过多个独立工作的检测装置及维护装置进行分步工作,造成混淆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制造系统零部件检测维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机械制造系统用轴承磨损程度检测维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社会时代的进步,机械制造系统的范围广泛,且机械制造为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而在进行机械制造工作时,需要通过轴承带动外接组件进行旋转,并带动传动设备进行传动工作,而当需要对轴承的磨损程度进行检测维护工作时,则需要通过轴承磨损程度检测维护装置来完成。
现有的对轴承磨损程度的检测、维护装置一般为人工直接通过观察或使用检测工具对轴承的磨损程度进行观察、检测等操作,并通过分离式的维护工具进行维护处理,使得轴承的检测维护工作不能同步,容易造成混淆,给轴承的后期工作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制造系统用轴承磨损程度检测维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对轴承磨损程度的检测、维护装置一般为人工直接通过观察或使用检测工具对轴承的磨损程度进行观察、检测等操作,并通过分离式的维护工具进行维护处理,使得轴承的检测维护工作不能同步,容易造成混淆,给轴承的后期工作带来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制造系统用轴承磨损程度检测维护装置,包括主体和活动齿,所述主体的内部顶端右侧设置有第一液压杆,且第一液压杆的底部安置有第一操作箱,所述第一操作箱的内侧下方设置有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的底部连接有打磨头,所述打磨头与第一转轴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主体的内侧中部安装有分隔板,且主体的内部顶端左侧安置有第二液压杆,所述第二液压杆的底端连接有第二操作箱,且第二操作箱的内部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底端连接有第二转轴,且第二转轴的底部安装有双头伸缩杆,所述活动齿安置于双头伸缩杆的左右两侧,且双头伸缩杆的底部设置有激光传感器,所述激光传感器与双头伸缩杆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双头伸缩杆与活动齿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主体的内侧设置有传送带,且传送带的内壁活动安置有传送轮,所述传送轮的内侧贯穿有连接轴,且连接轴的底部安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主体之间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液压杆的形状与第二液压杆的形状相吻合,且第一液压杆的中轴线与第一操作箱的中轴线相重合。
优选的,所述分隔板位于主体的内侧中部二分之一处,且分隔板的截面高度与主体的内侧截面高度相等,所述主体的内部安装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靠近第一操作箱中轴线的内侧连接有夹持环,所述夹持环与电动推杆之间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液压杆与第二操作箱之间为螺纹连接,且第二操作箱呈圆柱形结构分布于第二液压杆的底部,所述第二液压杆的底端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操作箱的顶端内壁开设有内螺纹。
优选的,所述传送带的内壁与传送轮的外侧相贴合,且传送带为网孔状结构,所述传送带之间通过衔接片相连接,且衔接片的内侧安装有凸块,所述传送带的顶部内侧设置有预留通道,且传送带的顶端内部开设有预留槽。
优选的,所述夹持环关于第一操作箱的中轴线对称,且夹持环的内侧弧度与轴承的外侧弧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双头伸缩杆与活动齿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活动齿关于双头伸缩杆的中轴线对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未经东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181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两级自调心无痕浮动支承机构
- 下一篇:一种高效的轴承加工用打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