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楼救生的载人稳定悬停及升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19417.1 | 申请日: | 2018-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1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谷歌;谷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谷雨 |
主分类号: | A62B1/02 | 分类号: | A62B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0 | 代理人: | 田磊 |
地址: | 10010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救生 风机轴线 升降装置 高楼 风机组 悬停 前后方向延伸 机组 摆动 风机 侧壁 楼宇 升力 窗户 侧面 延伸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楼救生的载人稳定悬停及升降装置,包括救生载员舱,所述救生载员舱上设置有若干朝下的主升力风机,所述救生载员舱上还设置有若干第二风机组和若干第三风机组,所述第二风机组中的风机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三风机组中的风机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救生载员舱能保持平稳,不会像发生倾斜与摆动;本救生载员舱可抵近楼宇,侧壁、窗户近至10厘米左右,使高楼侧面救生具有了实际可操作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楼救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高楼救生的载人稳定悬停及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当灾害(火灾、地震等)来临时,现有的高楼救援方式存在大量空白之处,消防云梯,高度有限,超过一定高度就无法救援,直升机由于巨大的旋翼难以靠近高楼侧面进行抵近救援,仅可救援靠近楼顶部的人员。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曾经失落许久的多旋翼飞行器再度兴起,应用无刷电机的多旋翼载人飞行器已经诞生,近似本申请的多旋翼救生飞行器都是单轴面动力,为抵抗气流影响而维持空间位置的稳定,必须倾斜机身,当人员上下悬停的飞行器时,由于载荷与重心的变化,飞行器的机身必然会发生剧烈的摆动、倾斜,这对于人员救生来说,不仅操作难度大,而且危险,不能满足用于高楼救生的实际需求。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高楼救生的载人稳定悬停及升降装置,解决了普通多旋翼救生飞行器设计存在悬停稳定性的、安全性问题,不受高度限制,可实现高楼救援。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高楼救生的载人稳定悬停及升降装置,包括救生载员舱,所述救生载员舱上设置有若干朝下的主升力风机,所述救生载员舱上还设置有若干第二风机组和若干第三风机组,所述第二风机组中的风机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三风机组中的风机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救生载员舱包括凹字形的平台。
进一步地,所述平台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两个所述主升力风机,所述主升力风机与所述平台通过位于二者之间的连接臂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救生载员舱上还设置有若干第一风机组,所述第一风机组中的风机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平台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两个所述第一风机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机组、所述第二风机组和所述第三风机组中的风机均呈矩阵状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平台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所述第二风机组,所述平台的底部设置两个所述第三风机组,两个所述第三风机组前后间隔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平台的前侧设置有朝前伸出的踏板。
进一步地,所述主升力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组、所述第二风机组和所述第三风机组均连接控制操作台,所述控制操作台包括单片机,所述控制操作台还连接有倾角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GPS、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气压计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平台的底部设置有减震起落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救生载员舱能保持平稳,不会像发生倾斜与摆动;本救生载员舱可抵近楼宇,侧壁、窗户近至10厘米左右,使高楼侧面救生具有了实际可操作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谷雨,未经谷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194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康复用生物活水超声波综合治疗仪
- 下一篇:一种智能绳索缓降救生背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