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绕线和切割联立的电缆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19790.7 | 申请日: | 2018-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69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天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65/00 | 分类号: | B65H65/00;B65H54/44;B65H54/553;B65H54/28;B21F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孙艳敏 |
地址: | 252316 山东省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切割 联立 电缆 加工 装置 | ||
1.一种基于绕线和切割联立的电缆加工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绕线架(2),绕线架(2)上活动连接有线轮(3),且绕线架(2)右侧设置的第一电机(4)与线轮(3)固定连接,绕线架(2)的右侧设置有位于第一电机(4)下方的控制面板(5),线轮(3)的表面设置有固线机构(6),固线机构(6)由弧形凹槽(61)、弧形套块(62)和弧形线槽(63)构成,弧形凹槽(61)和弧形线槽(63)开设在线轮(3)的表面且相互连通,弧形凹槽(61)内铰接有可插接电缆的弧形套块(62),并且底座(1)上设置有辅助绕线机构(7),底座(1)的前侧连接有切割机构(8),第一电机(4)、辅助绕线机构(7)和切割机构(8)均与控制面板(5)电连接;
所述辅助绕线机构(7)包括开设在底座(1)上的滑槽(71),滑槽(71)与绕线架(2)滑动连接,且滑槽(71)内的一端设置有复位弹簧(72),辅助绕线机构(7)还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绕线架(2)左右两侧的压力传感器(73)和接触传感器(74),底座(1)上设置有位于滑槽(71)左右两侧的第一定向轮组(76)和第二定向轮组(75),第二定向轮组(75)上设置第二电机(77),且第一定向轮组(76)和第二定向轮组(75)之间连接有绳索(78),绳索(78)位于绕线架(2)表面开设的两个矩形槽内,绕线架(2)内设置有电动推杆(79),电动推杆(79)的活动端为弧形凹槽设置且延伸至矩形槽内;
所述切割机构(8)由工作台(81)、主动轮(82)、从动轮(83)、皮带(84)、限位罩(85)、切割台(86)、移动机构(87)和切割刀具构成,工作台(81)与底座(1)连接且位于底座(1)的前侧,工作台(81)内铰接有主动轮(82)和从动轮(83),主动轮(82)和从动轮(83)之间连接有皮带(84),且主动轮(82)上设置有马达,皮带(84)裸露在工作台(81)的上方,且工作台(81)上设置有位于皮带(84)上方的限位罩(85),限位罩(85)内开设有与皮带(84)衔接的出缆孔槽,切割台(86)设置在工作台(81)上且位于限位罩(85)的前侧,切割台(86)内设置有十字槽,且十字槽的横向槽与切割台(86)的上表面连通,横向槽内设置有切割刀具,切割刀具与位于切割台(86)上方的移动机构(87)连接;
切割刀具可为刀具机构(88),由连接片(881)、主动齿轮(882)、从动齿轮(883)、切割齿带(884)、第四电机(885)和皮带轮组(886)构成,连接片(881)连接在移动台(872)的下方且位于横向槽内,连接片(881)从上往下依次铰接有主动齿轮(882)和从动齿轮(883),主动齿轮(882)和从动齿轮(883)之间通过切割齿带(884)连接,并且第四电机(885)设置在移动台(872)的内部,第四电机(885)的输出轴穿出移动台(872)并通过皮带轮组(886)与主动齿轮(882)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绕线和切割联立的电缆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87)由限位杆(871)、移动台(872)、丝杆(873)和第三电机(874)构成,限位杆(871)为两组并设置在横向槽的前后两侧,两组限位杆(871)上套接有移动台(872),且移动台(872)上套接有丝杆(873),丝杆(873)的一端与设置在切割台(86)一侧的第三电机(874)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天电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中天电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1979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张力调节装置和针织输送设备
- 下一篇:全自动绕线生产线及其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