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洋工程施工用应急救身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19791.1 | 申请日: | 2018-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5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高芳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芳军 |
主分类号: | B63C9/08 | 分类号: | B63C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2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洋工程 急救 气囊 施工 救生效果 应急救生装置 用具技术领域 充气装置 救生装置 箱体内壁 泡沫层 搭扣 内壁 气嘴 救生 把手 承载 | ||
1.一种海洋工程施工用应急救身装置,包括第一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1)的一侧与把手(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箱体(1)的一侧与充气装置(3)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箱体(1)内壁的一侧与气囊(4)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箱体(1)的内壁固定有第一泡沫层(6),所述第一箱体(1)的顶部与搭扣(7)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气囊(4)的顶部与气嘴(5)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气囊(4)远离第一箱体(1)的一侧与第二箱体(8)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箱体(8)的顶部与搭钩(9)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箱体(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泡沫层(10),所述第二箱体(8)远离第一箱体(1)的一侧开设有收纳槽(11),所述收纳槽(11)内壁的一侧与弹力固定圈(1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弹力固定圈(12)的内壁与划动装置(13)的表面套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工程施工用应急救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3)包括第一箱体(1)一侧固定连接的盒体(301),所述盒体(301)的另一侧通过铰链与盖板(302)的一侧铰接,所述盒体(301)内壁的一侧与管夹(303)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管夹(303)的内壁与罐体(304)的表面搭接,所述罐体(304)内壁的底部与碳酸钙层(305)的底部搭接,所述罐体(304)内壁的一侧与酸袋(306)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酸袋(306)的顶部与防护片(307)的底部搭接,所述罐体(304)的顶部贯穿连接有滑套(309),所述滑套(309)的内壁与滑杆(310)的表面套接,所述滑杆(310)的底板与尖针(308)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罐体(304)的顶部与连接管(311)的底部固定连接,且连接管(311)位于滑套(309)的左方,所述连接管(311)的顶部与安全阀(31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安全阀(312)的顶部与充气软管(313)的底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工程施工用应急救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动装置(13)包括弹力固定圈(12)内壁套接的第一杆体(131),所述第一杆体(131)的底部与划水桨(13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杆体(131)的表面与螺纹圈(13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杆体(131)的顶部与连接板(13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134)的顶部与轴杆(135)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轴杆(135)的一端与转套(136)的内壁套接,所述转套(136)的顶部与限位板(137)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137)的顶部与第二杆体(138)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杆体(138)的表面与螺纹套(130)的内壁套接,所述螺纹套(130)的顶部与锥形管(139)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锥形管(139)的内壁与第二杆体(138)的表面套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洋工程施工用应急救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30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洋工程施工用应急救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套(130)与螺纹圈(133)的大小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工程施工用应急救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嘴(5)的顶部设置有气嘴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芳军,未经高芳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1979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面救援无人艇以及救援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救生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