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整扣件成形机的模座相对位置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20082.5 | 申请日: | 2018-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94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温志群;丁俊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
主分类号: | B21D37/04 | 分类号: | B21D37/04;B21C5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席勇;董云海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市楠***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整 扣件 成形 相对 位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整扣件成形机的模座相对位置的方法。首先,形成第一工件样本。然后,以第一调整量调整第一模具移动。接着,形成第二工件样本。然后,以第二调整量调整第一模座移动。接着,形成第三工件样本。然后,利用光学测量装置测量第一工件样本的第一偏心量、第二工件样本的第二偏心量、及第三工件样本的第三偏心量。接着,根据第一偏心量、第二偏心量、及第三偏心量计算出对应第一调整量的第一模座的第一实际位移量、及对应第二调整量的第一模座的第二实际位移量。最后,根据第一实际位移量与第二实际位移量计算出一组建议调整量。本发明的调整扣件成形机的模座相对位置的方法可达到引导使用者精确且快速地调整模座至最佳位置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模座的调整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调整扣件成形机的模座相对位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扣件成形机的公模座与母模座的对位系倚赖机台操作人员重复比对扣件并观察的尺寸,并依据其经验调校公模座与母模座之间相对位置。
然而,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一次性的调模非常耗时,不利于研发与量产。再者,人工长时间的重复调模易产生人为误差,如此造成模具寿命缩短,产品不符客户规格,虚耗线材,制造成本增加。而且,因每一个操作人员的经验不同,所产生的扣件产品的品质也会有所差距。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调整扣件成形机的模座相对位置的方法,其是利用光学测量工件样本的方式来获得建议调整量,以标准化调模技术、并引导使用者精确且快速地调整模座至最佳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调整扣件成形机的模座相对位置的方法。首先,提供扣件成形机,此扣件成形机包含相对设置的第一模座以及第二模座,其中第一模座固定有第一模具,第二模座固定有第二模具。接着,控制第一模座向第二模座移动,以使第一模具冲压固定在第二模具上的第一胚料,以形成第一工件样本,其中第一工件样本具有第一头部以及第一杆部。然后,进行第一调整步骤,以第一调整量调整第一模座在垂直面的移动。接着,控制第一模座向第二模座移动,以使第一模具冲压固定在第二模具上的第二胚料,以形成第二工件样本,其中第二工件样本具有第二头部以及第二杆部。然后,进行第二调整步骤,以第二调整量调整第一模座在垂直面的移动。然后,控制第一模座向第二模座移动,以使第一模具冲压固定在第二模具上的第三胚料,以形成第三工件样本,其中第三工件样本具有第三头部以及第三杆部。接着,利用光学测量装置测量第一头部的中心与第一杆部中心的第一偏心量、第二头部的中心与第二杆部中心的第二偏心量、以及第三头部的中心与第三杆部中心的第三偏心量。然后,根据第一偏心量、第二偏心量、以及第三偏心量计算出第一调整步骤中对应第一调整量的第一模座的第一实际位移量、以及第二调整步骤中对应第二调整量的第一模座的第二实际位移量。然后,根据第一实际位移量与第二实际位移量计算出一组建议调整量。最后,以建议调整量调整第一模座,以使第一模具的中心线与第二模具的中心线重叠。
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上述的计算该第一实际位移量与该第二实际位移量的步骤包含以下步骤。根据第一偏心量定义第一杆部的中心相对第一头部的中心的第一偏移位置。根据第二偏心量定义第二杆部的中心相对第二头部中心的第二偏移位置。根据第三偏心量定义第三杆部的中心相对第三头部中心的第三偏移位置。利用第一偏移位置、第二偏移位置、以及第三偏移位置计算出第一实际位移量以及第二实际位移量。
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上述的第一实际位移量是依据第二偏移位置与第一偏移位置之间的距离计算。
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上述的第二实际位移量是依据第三偏移位置与第一偏移位置之间的距离计算。
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上述的第一模座为公模座,第二模座为母模座,且第一模具为公模,第二模具为母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未经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200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 下一篇:管瓶内凹口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