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降低噪声功能的传输接口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20104.8 | 申请日: | 2018-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14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饶东铮;李一惟;陈曜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36 | 分类号: | H01F27/36;H01F19/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李兰;孙志湧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降低 噪声 功能 传输 接口 | ||
一种具有降低噪声功能的传输接口,包含:第一电路;以及第二电路,用以将一信号自第一电路传送至第二电路;其中第一电路包含第一子绕组以及第一导线单元,第二电路包含第二子绕组,传输接口通过第一子绕组与第二子绕组间的电磁感应以传送信号。当电磁场噪声通过第一子绕组与第一导线单元时,第一子绕组与第一导线单元产生的电流循环,其方向大致上相反,以降低电磁场噪声于第一电路所产生的净噪声电流;或者,当对应于该信号的一发射电流流经第一子绕组与第一导线单元时,于第一子绕组与第一导线单元上产生反向的磁场,以降低发射电流于第一电路所产生的净电磁场干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降低噪声功能的传输接口,特别为通过子绕组与导电单元中反向的电流循环或磁场,以降低噪声的传输接口。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中,用于电磁感应方式传送信号的传输接口(例如一对互感的线圈,或是变压器),需要有较大的感应范围或面积。然而较大的感应范围或面积,也会造成易遭受外来磁场干扰,或是对其他电路造成电磁干扰。屏蔽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外来噪声抑制对策,屏蔽设置的质量难以控制,且需占空间,更不利于产品极小化的发展趋势。
产品体积缩小化的发展中,于芯片上制作传输接口是其中一种选择。芯片上制作的传输接口的感应范围或面积虽小,芯片上元件的分布密度极高,其他元件的运作仍可能导致对传输接口的干扰,或是传输接口也可能对其他元件的运作造成干扰。
因此,如何解决电磁感应方式传送信号中噪声,以增加传输接口传送信号的稳定度。是十分重要的。本发明的具有降低噪声功能的传输接口可有效抑制外来磁场干扰,或是降低对其他元件造成的干扰。
发明内容
就其中一个观点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降低噪声功能的传输接口,其包含:一第一电路;以及一第二电路;其中具有降低噪声功能的传输接口用以将一信号自第一电路传送至第二电路,或自第二电路传送至第一电路;其中第一电路包含互相电连接的一第一子绕组以及一第一导线单元;第二电路包含一第二子绕组;其中第一子绕组与第二子绕组彼此电磁耦合,使得具有降低噪声功能的传输接口通过第一子绕组与第二子绕组以电磁感应方式传送信号。当一电磁场噪声通过第一子绕组与第一导线单元时,于第一子绕组产生一第一子绕组电流循环,于第一导线单元产生一第一抵消电流循环,其中第一子绕组电流循环与第一抵消电流循环的方向大致上相反,以降低电磁场噪声于第一电路所产生的一第一净噪声电流;或者当对应于信号的一发射电流流经第一电路时,于第一子绕组形成一第一顺向电流循环而于一第一顺向方向产生一第一顺向磁场,于第一导线单元产生一第一反向电流循环而于一第一反向方向产生一第一反向磁场,第一顺向方向与第一反向方向大致上相反,以降低发射电流于第一电路所产生的一第一净电磁场干扰(EMI)。
一实施例中,第一子绕组及第二子绕组以至少一积体导电层形成于一第一集成电路上。
一实施例中,第一子绕组及第二子绕组为彼此电磁耦合的环形、或螺线形。一实施例中,呈环形、或螺线形的第一子绕组及第二子绕组的线路设置平面大致上平行于第一集成电路的一基板的上表面。
一实施例中,其中第二电路还包含一第二导线单元,电连接于第二子绕组。当电磁场噪声通过第二子绕组与第二导线单元时,于第二子绕组产生一第二子绕组电流循环,于第二导线单元产生一第二抵消电流循环,其中第二子绕组电流循环与第二抵消电流循环的方向大致上相反,以降低电磁场噪声于第二电路所产生的一第二净噪声电流;或者当对应于信号的接收射电流流经第二电路时,于第二子绕组形成一第二顺向电流循环而于一第二顺向方向产生一第二顺向磁场,于第二导线单元产生一第二反向电流循环而于一第二反向方向产生一第二反向磁场,第二顺向方向与第二反向方向大致上相反,以降低接收电流于第二电路所产生的一第二净电磁场干扰(EM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201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制瓶制瓶机B部自动收瓶装置
- 下一篇:一种降低含氟烷烃中酸度和水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