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田开发中单井注采一体的缝网开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20708.2 | 申请日: | 2018-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30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奔;左洁;周福建;袁立山;曲鸿雁;梁天博;刘雄飞;姚二冬;韩少博;高俊杰;田亚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科麦仕油田化学剂技术有限公司;中石大石油工程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E21B4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何志欣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油管 射孔 分段压裂 流动通道 单井 油田开发 水平井 地层 注水 射孔孔眼 生产过程 液体通过 压裂段 井筒 管柱 压裂 井口 采油 裂缝 油气 开发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油田开发中单井注采一体的缝网开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水平井多级分段压裂方法,在地层中形成复杂缝网,缝网间交叉注采;在水平井分段压裂时,根据压裂设计的压裂段数和段间距,对应着在连续油管的末端设置射孔,形成射孔段;在上述分段压裂完成后,沿井筒下入连续油管;连续油管下入井底后;在井口沿着连续油管的其中一个流动通道注水,使液体通过流动通道末端的射孔进入井底裂缝,进而进入地层中,油气通过射孔孔眼进入连续油管的另一个流动通道采出。本发明通过特殊的管柱和射孔设计,使单井在生产过程中既实现注水,同时又实现采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开发研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油田开发中单井注采一体的缝网开发方法。
背景技术
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它能在地层中形成更多的缝网,沟通更多的储集体,获得更大的产量。
但油气井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着生产压力逐渐降低,地层能量逐渐衰减,油气产量逐渐下降的情况。面对这些问题,通常采用注水的方式补充地层能量,同时驱替油气流向生产井。现有的技术包括加密注水井,邻井转注,间歇注采等。
然而,增加注水井会增加生产成本,油井转注会损失产油井的数量等问题。
由此,本发明人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油田开发中单井注采一体的缝网开发方法,实现单井缝网内的注采一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田开发中单井注采一体的缝网开发方法,该方法通过特殊的管柱和射孔设计,使单井在生产过程中既实现注水,同时又实现采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油田开发中单井注采一体的缝网开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采用水平井多级分段压裂方法,在地层中形成复杂缝网,缝网间交叉注采;
步骤S20、在水平井分段压裂时,根据压裂设计的压裂段数和段间距,对应着在连续油管的末端设置射孔,形成射孔段,其中连续油管具有两个相对独立的轴向通孔,从而在连续油管内形成两个独立的流动通道;
步骤S30、在上述分段压裂完成后,沿井筒下入连续油管;连续油管下入井底后,其射孔段与目标压裂段位置对齐,每个射孔段间通过封隔器进行封隔,每个射孔段内的射孔都连接同一个流动通道,且相邻射孔段内的射孔分别连接不同的流动通道;
步骤S40、在井口沿着连续油管的其中一个流动通道注水,使液体通过流动通道末端的射孔进入井底裂缝,进而进入地层中,油气通过射孔孔眼进入连续油管的另一个流动通道采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S20中射孔段间距为水平井压裂设计的段间距,且射孔段的总长度为水平井压裂的长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连续油管内部空间填充环氧树脂,该环氧树脂与连续油管管壁完全贴合并进行粘粘,在环氧树脂的内部沿着连续油管的轴向方向设有两个独立的通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其中相邻射孔段内的射孔呈180度交叉设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效果:
(1)改变井网注采体系为缝网注采体系,实现了同井缝间的同步注采。
(2)本发明提出的特殊结构的连续油管在一根油管内部具有两个独立的流动通道,可同时实现一注一采,互不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连续油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连续油管在井底安装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中连续油管在井底安装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3中连续油管射孔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科麦仕油田化学剂技术有限公司;中石大石油工程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科麦仕油田化学剂技术有限公司;中石大石油工程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207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