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涡流防冻设备的热量收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21440.4 | 申请日: | 2018-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7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贺昶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行之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16 | 分类号: | H02G7/16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胡晓丽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外壳 涡流线圈 空腔 热反射层 涡流 热量收集装置 电缆 防冻设备 热量集中 涡流效应 紧密配合 内部设置 除冰 防冻 |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涡流防冻设备的热量收集装置,包括电缆,所述电缆设置有电缆外壳,所述电缆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形状为弧形,所述弧形的空腔中靠近电缆的一侧设置有热反射层;还包括涡流线圈,所述涡流线圈的形状为弧形,且该涡流线圈与所述弧形的空腔紧密配合。所述涡流线圈通过涡流效应产生热量,所述电缆外壳空腔内的热反射层可以将涡流效应产生热量集中在靠近电缆外壳外侧的一面;通过在涡流线圈的一侧设置热反射层,将热量集中在朝向电缆外壳外侧的一面,从而提高防冻和除冰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涡流防冻设备的热量收集装置,具体涉及用于涡流防冻设备的热量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的架空电缆大多还是通过人力除冰,费时费力;架空电缆还可以通过提前改变电网潮流分配,使线路电流达到临界值电流以上来减少损失,110kV及以下变电所间的联络线,可通过调度让其带负荷运行;其它类型的重要轻载线路,可采用在线路末端变电所母线上装设足够容量的并联电容器或电抗器以增大无功电流的办法,从而达到电线防冻、不覆冰的目的,但是成本高昂,技术难度大,不易实现。
国内外的除冰方式有30余中,主要是机械除冰和热力除冰两种大类,国内大多架空电缆架设在川陕、云贵高原以及两湖等地区,由于雾气、雨水较多,加上低温的影响,架空电缆上极易出现冰挂等现象,由于多发生在山区,所以通过机械除冰是几乎不可行的,热力除冰的技术并不成熟,所以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在涡流线圈产热时,热量辐射不均匀的问题,提供用于涡流防冻设备的热量收集装置,通过在涡流线圈的一侧设置热反射层,将热量集中在朝向电缆外壳外侧的一面,从而提高防冻和除冰的效果。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用于涡流防冻设备的热量收集装置,包括电缆,所述电缆设置有电缆外壳,所述电缆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形状为弧形,所述弧形的空腔中靠近电缆的一侧设置有热反射层;还包括涡流线圈,所述涡流线圈的形状为弧形,且该涡流线圈与所述弧形的空腔紧密配合。所述涡流线圈通过涡流效应产生热量,所述电缆外壳空腔内的热反射层可以将涡流效应产生热量集中在靠近电缆外壳外侧的一面;通过在涡流线圈的一侧设置热反射层,将热量集中在朝向电缆外壳外侧的一面,从而提高防冻和除冰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涡流线圈为单层线圈,且所述单层线圈的横截面为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空腔中设置有若干个涡流线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层数的涡流线圈来控制发热量。
可选的,所述热反射层的材料为铝膜;铝膜是一种优良的热反射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热反射层的厚度为0.1-0.3mm。
可选的,所述热反射层为隔热玻璃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用于涡流防冻设备的热量收集装置为涡流效应所产生的热量提供了有效的集中效果;
2、本发明用于涡流防冻设备的热量收集装置可以有效提高涡流线圈的对防冻除冰所提供的热效率;
3、本发明用于涡流防冻设备的热量收集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经济效益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涡流线圈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涡流线圈的正视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行之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行之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214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