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话过程中的噪声检测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22307.0 | 申请日: | 2018-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12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士聪;彭陈发;胡镇;吴剑平;吴剑浪;张军营;张颖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21/0232 | 分类号: | G10L21/0232;G10L21/0272;H04L65/65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庆龙;李相雨 |
地址: | 310016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话 过程 中的 噪声 检测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话过程中的噪声检测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将通话过程中的语音数据进行分帧,形成语音帧序列,其中,所述语音帧序列包括多个语音帧;根据每一语音帧的频域特征,检测所述通话过程中是否存在系统加性噪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话过程中的噪声检测方法及系统,通过将通话过程中的语音数据进行分帧,以根据每一语音帧的频域特征,检测通话过程中是否存在系统加性噪声,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节约了检测成本,由于可以获取任意地域、环境、场景下的通话过程中的语音数据,因此能够保证检测的全面性,由于通话过程中的语音数据可以实时获取,因此能够保证检测的实时性和时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话过程中的噪声检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通话过程中通常存在两种噪声,一种为声源噪声,即环境噪声,另一种为系统加性噪声,即端到端传输过程中由于语音数据编解码或传输异常等引入的噪声。由于声音的掩蔽效应,声源噪声和系统加性噪声都可能造成通话过程中语音感知质差的问题,即通话过程中语音质量差,通话双方存在交流障碍的问题。声源噪声可以通过通话人自行调整而提升通话过程中的语音质量;而系统加性噪声是端到端传输过程中由于语音数据编解码或传输异常等所致,因此,通话人较难自行进行调整以提升通话过程中的语音质量,而需要通过通信运营商等移动网络的管理维护者去提升移动网络的整体质量,从而提升通话过程中的语音质量。
产生系统加性噪声的原因很多:有网络侧原因,比如信号相互干扰,网络无线弱覆盖,基站参数配置问题等;有终端侧的原因,比如用户手机语音编解码问题导致发包异常,天线受损,听筒受损等;有传输侧原因,比如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portProtocol,简称RTP)码流中的语音包在传输过程中出现较小比例的丢包或者出现了延时过大等。上述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原因会使得通话过程引入系统加性噪声,从而可能造成通话过程中语音感知质差的问题。
目前对于通话过程中系统加性噪声的检测通常采用呼叫质量拨打测试(CallQuality Test,简称CQT)方法,即,指派两名测试人员到指定场所,在排除了声源噪声后,两名测试人员通过手机进行通话,通话双方根据自身实际的听觉感受判定通话过程中是否存在系统加性噪声。但该方法存在的弊端为:(1)指派检测人员进行现场验证性检测,效率低下、遍历场景有限、检测结果受检测人员的主观感知影响大;(2)通常是在用户发生感知问题投诉后才指派检测人员进行现场验证性检测,无法在用户通话过程中就进行检测,无法保证检测的实时性,由于移动网络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变化,并不一定能得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时效性得不到保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话过程中的噪声检测方法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话过程中的噪声检测方法,包括:
将通话过程中的语音数据进行分帧,形成语音帧序列,其中,所述语音帧序列包括多个语音帧;
根据每一语音帧的频域特征,检测所述通话过程中是否存在系统加性噪声。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话过程中的噪声检测系统,包括:
分帧模块,用于将通话过程中的语音数据进行分帧,形成语音帧序列,其中,所述语音帧序列包括多个语音帧;
噪声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每一语音帧的频域特征,检测所述通话过程中是否存在系统加性噪声。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方法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223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轨车辆及其制动系统和制动方法
- 下一篇:滤尘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