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叠薄膜、保护薄膜、三聚氰胺装饰板表面保护用薄膜以及三聚氰胺装饰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23418.3 | 申请日: | 2015-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15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中谷文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27/30 | 分类号: | B32B27/30;B32B27/08;B32B27/18;B32B27/28;B32B27/10;B32B29/06;B32B37/06;B32B37/10;B32B38/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层叠 薄膜 保护 三聚 装饰 表面 以及 | ||
本发明涉及层叠薄膜、保护薄膜、三聚氰胺装饰板表面保护用薄膜以及三聚氰胺装饰板。本发明提供贴合性优异、耐水白化性及外观优异的丙烯酸类树脂层叠薄膜。本发明为一种层叠薄膜,其具备:由丙烯酸类树脂组合物(A)或氟系树脂组合物(B)形成的树脂层(I)、以及由树脂组合物(C)形成的树脂层(II),所述树脂组合物(C)含有酸酐共聚物(C‑1)和丙烯酸类橡胶颗粒(C‑2)。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5年11月20日、申请号为201580074502.1、发明名称为“树脂层叠薄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三聚氰胺装饰板”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树脂层叠薄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三聚氰胺装饰板。
本申请基于2014年11月26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4-238335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入其中。
背景技术
丙烯酸类树脂薄膜由于透明性、耐候性优异、表面硬度也高,因此优选贴合于例如电气制品的光学部件、汽车的内饰部件、看板、建筑材料等室内或室外用途的各种成形品来用作保护表面的薄膜。另外,通过对丙烯酸类树脂薄膜的表面实施防反射处理、防污处理等表面处理并将其贴合于成形品,也能够对成形品赋予防反射性、防污性等表面功能。
将所述贴合用丙烯酸类树脂薄膜向缺乏与丙烯酸类树脂的粘接性的基材贴合时,若使用粘接剂、底漆等,则花费工时和工夫,因此在成本方面不利。因此,开发了向丙烯酸类树脂薄膜中导入反应性取代基等从而赋予了粘接性的丙烯酸类树脂薄膜。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粘接性优异的薄膜,其含有具有反应性取代基的单体作为共聚成分的聚合物。另外,专利文献2及3中公开了由具有酸酐的聚合物形成的丙烯酸类树脂薄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7-5065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9615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2311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为了赋予与基材的粘接性而导入反应性取代基的情况下,有时丙烯酸类树脂薄膜的耐水白化性、外观变得不充分。另外,要使耐水白化性、外观良好时,有时粘接性会变得不充分。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贴合性优异、耐水白化性及外观优异的丙烯酸类树脂层叠薄膜。
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组合具有特定组成的2种树脂层能够达成前述目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具有以下[1]~[17]的特征。
[1]一种层叠薄膜,其具备:树脂层(I),其由丙烯酸类树脂组合物(A)或氟系树脂组合物(B)形成;树脂层(II),其由树脂组合物(C)形成,所述树脂组合物(C)含有酸酐共聚物(C-1)和丙烯酸类橡胶颗粒(C-2)。
[2]根据[1]所述的层叠薄膜,其中,前述共聚物(C-1)中的、具有酸酐结构的单体单元的含有率相对于树脂组合物(C)100质量%为4质量%以上。
[3]根据[1]或[2]所述的层叠薄膜,其中,前述树脂组合物(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105℃。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薄膜,其中,前述丙烯酸类橡胶颗粒(C-2)的平均粒径为0.15μm以上。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薄膜,其中,厚度为40μm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菱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234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霉抗菌植绒地毯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聚酯纤维针刺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