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旋流低CO高效煤粉燃烧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26212.6 | 申请日: | 201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8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韩振杰;韩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02 | 分类号: | F23D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扰动 端块 钝体 煤粉燃烧器 一次风煤粉 导向装置 环状结构 圆周设置 迎风端 渐扩 旋流 叶片 高温耐磨材料 内二次风管道 内二次风通道 外二次风管道 百叶窗式 表面喷涂 导向叶片 管道出口 空气混合 同心设置 旋流叶片 翼型叶片 出口端 煤粉 燃烧 | ||
一种三旋流低CO高效煤粉燃烧器,包括自里到外依次同心设置的一次风煤粉管道、内二次风管道和外二次风管道。一次风煤粉管道出口端内侧50~150mm处设置有导向装置,出口端设置有增旋装置。导向装置包括钝体和沿圆周均匀分布式固定在钝体上的若干叶片。叶片选用翼型叶片,呈10~30°固定在钝体上,表面喷涂有高温耐磨材料。内二次风通道中部设置有导向叶片,选用百叶窗式旋流叶片。增旋装置呈渐扩环状结构设置,渐扩环状结构的内侧沿圆周设置有若干弱扰动端块,外侧沿圆周设置有若干强扰动端块。弱扰动端块迎风端面的宽度和高度均小于强扰动端块迎风端面的宽度和高度。本发明具有煤粉和空气混合充分、燃烧完全、高效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旋流低CO高效煤粉燃烧器,属于燃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燃用烟煤的煤粉锅炉,一般采用角式布置的直流燃烧器和墙式布置的旋流燃烧器。目前墙式布置燃烧器主要采用双调风旋流燃烧器来解决煤粉的着火和稳燃问题。由于国家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墙式布置旋流燃烧器需要通过设置OFA(燃尽风)来控制锅炉出口的NOx(氮氧化物)排放。
双调风旋流燃烧器主要由一次风煤粉管道,内、外二次风道组成。经过制粉系统的一次风携带煤粉从燃烧器一次风管以直流状态进入炉膛,其主要作用是输送煤粉并提供煤粉燃烧过程中挥发份析出燃烧所需部分氧气。双调风燃烧器将二次风分为内二次风和外二次风两股气流,旋转的内外二次风可卷吸炉内高温热烟气并适时补充燃烧所需的空气,有利于煤粉的着火与燃烬。为了满足国家环保要求,通过设置OFA(燃尽风)进行分级燃烧,让主燃烧区形成缺氧状态,从而降低NOx(氮氧化物)的产生。
但是双调风旋流燃烧器运用分级燃烧降低NOx(氮氧化物)排放的同时,减少了主燃烧器的二次风,降低了二次风卷吸煤粉的动量,再加上主燃烧区缺氧使得本身就相对厚重的煤粉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造成煤粉中碳的不完全燃烧,使得烟气中一氧化碳(CO)含量明显增加,这样就会造成锅炉化学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增加,进而降低锅炉燃烧效率。
专利文献CN102434878A公开了一种三层二次风低氮氧化物旋流燃烧器,包括依次同心布置的一次风管、内二次风管、中二次风管和外二次风管,各二次风管进风口均设有包括旋流器和拉杆的旋流调节机构,旋流器包括旋流叶片、锥形环形通道。各二次风管能够分别独立的调节产生直流或旋流强度可变的二次风。各二次风管出口端均设有锥形扩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旋流低CO高效煤粉燃烧器,通过增加扰动或导向装置,强化其配风旋流强度,从而增强煤粉和空气的接触而促进煤粉完全燃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三旋流低CO高效煤粉燃烧器,包括自里到外依次同心设置的一次风煤粉管道、内二次风管道和外二次风管道,所述一次风煤粉管道出口端内侧设置有导向装置,所述一次风煤粉管道出口端设置有增旋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装置设置在距离一次风煤粉管道出口内侧50~150mm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装置包括钝体和固定在所述钝体上的若干叶片;所述若干叶片沿圆周均匀布置在所述钝体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叶片与所述一次风煤粉管道中心轴线呈10~30°固定在所述钝体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叶片选用翼型叶片,表面喷涂有高温耐磨材料。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二次风通道中部设置有导向叶片。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叶片选用百叶窗式旋流叶片。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增旋装置呈渐扩环状结构设置在所述一次风煤粉管道出口端,扩展至所述内二次风管道和外二次风管道出口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262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