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纤维附着模块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27338.5 | 申请日: | 201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37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邵焜琨;李俊宪;谢海娟;朴日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合凯希水体修复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16 | 分类号: | B28B7/16;B28B23/00;E02B3/14;E02D1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2 | 代理人: | 段宇 |
地址: | 21420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附着 模块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为一种纤维附着模块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第一模具制作纤维附着层;S11、在第一模具的第一模具底板上放置网格支撑层;S12、在网格支撑层上放置短纤维层;S13、在短纤维层上涂覆旱强性泥浆,干燥后得到泥浆层;S14、在泥浆层上涂覆速干性液态树脂,干燥后得到树脂层;S2、在第二模具顶部浇入混凝土,混凝土与纤维附着层融合并干燥后得到纤维附着模块。本发明通过在模块本体上设置纤维附着层,能够为水栖动物提供移动式的附着场所,纤维附着层通过多种材料的复合层,增大了纤维附着层与模块本体的连接强度,不易脱落,制作方法简单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纤维附着模块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河岸或者斜坡稳定而制成的混凝土模块,具有结构上的稳定性。但是对河里和陆地之间移动的水栖动物起着严重的阻碍,对河川生态界起着破坏性的副作用。尤其,对具有在水中经过幼虫时期后,再到岸上脱变成蛹的萤火虫及蜻蜓等水栖昆虫的繁殖来说,混凝土模块起着致命障碍物的作用。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方便水栖动物移动的纤维附着模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方便水栖动物移动的纤维附着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纤维附着模块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第一模具制作纤维附着层;
S11、在第一模具的第一模具底板上放置网格支撑层;
S12、在网格支撑层上放置短纤维层;
S13、在短纤维层上涂覆旱强性泥浆,干燥后得到泥浆层;
S14、在泥浆层上涂覆速干性液态树脂,干燥后得到树脂层;
S2、在第二模具顶部浇入混凝土,混凝土与纤维附着层融合并干燥后得到纤维附着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网格支撑层由铁丝按照网格的样式制成,能够对短纤维层形成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短纤维层由稻草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泥浆层由旱强性泥浆固化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树脂层由速干性液态树脂固化形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纤维附着模块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模块本体上设置纤维附着层,能够为水栖动物提供移动式的附着场所,纤维附着层通过多种材料的复合层,增大了纤维附着层与模块本体的连接强度,不易脱落,制作方法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纤维附着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纤维附着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第一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第二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纤维附着模块,包括梯形的模块本体1、沿模块本体1的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模块本体1的材质为混凝土。
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均为梯形,第一开口11靠近模块本体1的窄端,第二开口12靠近模块本体1的宽端。
第一开口11的两个侧壁均设有沿壁厚方向贯通的腰型孔13。两个腰型孔13对称设置。
第二开口12的两个侧壁的顶部均设有植被种植槽14,两个植被种植槽14对称设置。植被种植槽14为半圆形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合凯希水体修复江苏有限公司,未经国合凯希水体修复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273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