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制导修正组件的高旋发电机舵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28244.X | 申请日: | 201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5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挥;支彦伟;王云爽;吕东升;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42B15/01 | 分类号: | F42B15/01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金凤 |
地址: | 7101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电装置 自旋 三相绕组 发电机 整流桥电路 电流回路 反电动势 修正组件 制动效果 大力矩 自发电 调姿 控时 制导 电路 减速器 修正 电流泄放电路 储能电路 工作周期 抗高过载 驱动电路 防倒灌 弹体 减小 电池 发电 输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导修正组件的高旋发电机舵控装置,自旋发电装置在弹体高速旋转时发电,自旋发电装置的三相绕组接整流桥电路,经整流桥电路整流后的电路依次接电流泄放电路、防倒灌电路和储能电路,最后接入BUCK电路,实现DCDC输出,在系统进行舵控时,将自旋发电装置产生的电流回路到自旋发电装置的三相绕组,通过反电动势产生的大力矩,形成制动效果,实现修正调姿。本发明不需要单独设计电池、减速器和舵控驱动电路的条件下,实现系统自发电,并在系统进行舵控时,在PWM工作周期内将高旋自发电产生的电流回路到发电机三相绕组,通过反电动势产生的大力矩,形成制动效果,实现修正调姿。有效减小体积,提高抗高过载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弹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旋发电机舵控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高旋高过载条件下,制导修正组件需考虑小体积抗高过载,电路简化减小体积,同时需要考虑电池的加固防护,舵控电路的大功率等问题。
目前国内在高旋高过载控制单元部分技术尚不成熟,随着制导修正组件要求小型化及抗高过载条件下,在固有空间内,减速器设计、电池安装、舵控电路设计存在一定风险,同时面临高过载条件下的加固防护。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电路简化的制导修正组件舵控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为了实现在小体积、高旋高过载条件下,弹药控制单元舵控部分存在体积小,电路复杂,减速器设计及电池安装较难实现,提出了一种用于制导修正组件的高旋发电机舵控装置,利用高旋发电机自发电实现系统供电需求,可以不采用电池供电;利用电流泄放电路将电流回路到三相绕组,产生反电动势,从而产生大力矩,达到不使用减速器和舵控驱动电路的条件下,实现舵控修正调姿的作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制导修正组件的高旋发电机舵控装置,包括一个自旋发电装置、一个整流桥电路、一个电流泄放电路、一个防倒灌电路、一个储能电路、一个BUCK电路和一个制导控制电路,自旋发电装置在弹体高速旋转时发电,自旋发电装置的三相绕组接整流桥电路,经整流桥电路整流后的电路依次接电流泄放电路、防倒灌电路和储能电路,最后接入BUCK电路,实现DCDC输出,之后接制导控制电路为系统供电,制导控制电路产生的PWM控制信号进入电流泄放电路,在系统进行舵控时,在PWM工作周期内将自旋发电装置产生的电流回路到自旋发电装置的三相绕组,通过反电动势产生的大力矩,形成制动效果,实现修正调姿。
所述自旋发电装置包括一个活动件和一个控制舱,活动件包含一对固定的操纵舵片和一对差动固定的旋转翼面,活动件的内壁安装有磁钢,活动件通过前轴承、后轴承与控制舱相连,在弹体发射后,在差动固定的旋转翼面产生的扭矩作用下,活动件绕控制舱逆时针旋转;控制舱包含控制器和电枢绕组,在弹体发射后,控制舱随弹体本身一起顺时针旋转,与活动件的旋转方向相反。
所述整流桥电路包括6个二极管,其中,每两个二极管串联,共形成三组二极管串联电路,三组二极管串联电路再进行并联,即可对自旋发电装置产生的交流电进行整流,以直流电形式输出。
所述电流泄放电路由MOS管和限流电阻组成,其中,MOS管的过电流能力大于自旋发电装置的电流输出能力,限流电阻的功率大于等于自旋发电装置的发电功率,MOS管的D端接整流桥电路输出的正端,MOS管的S端接整流桥电路输出的负端,MOS管的G端通过限流电阻后接制导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防倒灌电路包含一个二极管,二极管的正端接整流桥电路输出的正端,二极管的负端作为输出同时接储能电路和BUCK电路,在MOS管导通时,防倒灌电路的二极管防止储能电路放电回路经MOS管回流,导致BUCK前端电压输入为零。
所述储能电路由若干个电容并联组成,所有电容的一端接整流桥电路输出的正端,电容的另一端接整流桥电路输出的负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未经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282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拆翼面自动锁定机构
- 下一篇:一种燃烧转爆轰波速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