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SEAndroid的用户隐私保护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29452.1 | 申请日: | 201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8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吕小亮;宋子锋;刘苇;祁龙云;魏兴慎;黄益彬;韩勇;韩嘉佳;孙歆;戴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21/60 | 分类号: | G06F21/6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隐私权限 应用程序 用户隐私保护 安全标签 安全策略 用户允许 响应 安全策略文件 应用程序安装 应用程序进程 应用程序运行 列表变化 列表生成 通知用户 重新生成 预定义 可控 烧写 关联 灵活 创建 改进 进程 安全 开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EAndroid的用户隐私保护方法,包括响应于应用程序安装,根据用户允许的隐私权限列表生成此应用程序的安全标签和安全策略;响应于应用程序进程创建,获取此应用程序的安全标签并设置到进程的安全上下文中;响应于用户允许的隐私权限列表变化,根据变化后的用户允许的隐私权限列表,重新生成此应用程序的安全标签和安全策略;响应于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隐私权限被阻止,通知用户应用程序被阻止的原因。同时也公开了用户隐私保护系统。本发明改进了SEAndroid系统须由开发者来预定义安全策略的弊端,使得策略的关联和使用更加的灵活可控,同时免去了对底层安全策略文件的反复烧写的麻烦和不可操作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SEAndroid的用户隐私保护方法及系统,属于移动安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智能手机几乎成为人们的必备品,其中Android手机与苹果手机占据了市场上主要份额。智能手机的极大普及给包括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手机制造在内的许多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目前,Android平台的安全环境不容乐观,众多的恶意软件通过Google play和大量的第三方应用市场传播开来,用户很容易进入恶意软件和病毒的陷阱,从而带来经济利益的损失和个人隐私的暴露。同时,因为Android系统的开源特性,导致黑客非常容易进行相应的权限获取和系统修改,带来更多的内核层危害。
SEAndroid是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根据Android以Linux为内核基础的特性,将SELinux修改移植到Android系统上而形成的。SELinux通过提前编写各个进程的安全操作规则,防止其进行超越权限的访问来达到保障安全的目的。
SEAndroid 系统自身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沿袭了SELinux 固有的管理员操作方式,只有熟悉SELinux 系统的用户(即开发者)才有能力对系统的策略库进行定制,也就是从终端进行策略的修改,从而改变应用的安全上下文。这种操作方式很不符合面向普通消费者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市场,同时Android 的普及程度导致了安全问题的越来越突出,加之用户对隐私和安全关注增加,希望参与到系统的防护中去,但同时又不能迫使用户去学习终端操作规则,这样会加大用户的交互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SEAndroid的用户隐私保护方法,解决了SEAndroid系统须由开发者来预定义安全策略的弊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基于SEAndroid的用户隐私保护方法,包括,
响应于应用程序安装,根据用户允许的隐私权限列表生成此应用程序的安全标签和安全策略;
响应于应用程序进程创建,获取此应用程序的安全标签并设置到进程的安全上下文中;
响应于用户允许的隐私权限列表变化,根据变化后的用户允许的隐私权限列表,重新生成此应用程序的安全标签和安全策略;
响应于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隐私权限被阻止,通知用户应用程序被阻止的原因。
用户允许的隐私权限列表生成过程为,
解析应用程序的配置文件,获取应用程序申请的隐私权限列表;
从隐私权限列表中选择若干隐私权限,生成用户允许的隐私权限列表。
生成应用程序的安全标签和安全策略的过程为,
根据应用程序的名字和用户允许的隐私权限列表,生成应用程序的安全标签,并将安全标签保存到应用程序的安装目录中;
根据安全标签创建应用程序的安全策略文件,安全策略文件用来定义应用程序所能访问的操作系统资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294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