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将导爆管爆轰波转化为电流形式表达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30268.9 | 申请日: | 201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8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章彬彬;李洪伟;雷战;桂继昌;叶家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42C21/00 | 分类号: | F42C21/00;G01N25/54;G01L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装置 爆轰波 导爆管 电流仪 高精度热敏电阻 灵敏 大气连通孔 透明玻璃框 电流形式 锡箔纸 柱形孔 电源 松紧 毫米刻度尺 闭合回路 电流显示 时间关系 衰减过程 控制器 衰减 电脑 氧气 转化 紧贴 面纱 中断 检测 研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导爆管爆轰波转化为电流形式表达的装置,包括:1#固定装置、2#固定装置、透明玻璃框、大气连通孔、高精度热敏电阻、电源、灵敏电流仪、处理电流电脑、导线、毫米刻度尺、柱形孔松紧控制器、锡箔纸,所述锡箔纸紧贴在1#固定装置柱形孔内侧,所述透明玻璃框固定在2#固定装置的右端,所述大气连通孔提供氧气,所述导线是将高精度热敏电阻、电源和灵敏电流仪构成一个闭合回路,所述处理电流电脑是将灵敏电流仪中流入的电流显示成电流随时间关系的曲线。揭开了导爆管爆轰波衰减过程的神秘面纱,使人们对爆轰波衰减的研究进入连续的曲线图化,还能对导爆管中导爆药中断距离进行检测,得到进一步精确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爆破试验器材领域,涉及一种将导爆管爆轰波转化为电流形式表达的装置,导爆管性能测试的装置。
背景技术
导爆管作为爆破器材,并在岩土爆破、拆除爆破、水下爆破及特种爆破的网路连接中被普遍应用,导爆管的性能至关重要。目前,对导爆管中导爆药中断距离检测的常用方法为空管连接法(用剪刀剪开导爆管,中间接入一段距离的同型号的导爆管空管),在接头处现采用布胶带进行固定。试验时,爆轰波的外泄或接头处弯曲产生的细小空隙都会对试验结果造成偏差,使检测的中断距离值偏小,不利于科学研究。另外,在试验的过程中只能通过发火和熄火来判断爆轰的衰减情况,无法对爆轰波的衰减情况进行一个形象化的表达,更无法采集数据成图观察。
本发明就是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导爆管与导爆管空管的接头处用锡箔纸包卷处理后,使用本发明装置对接头处进行贴壁式固定,导爆管便不可随意弯曲,试验时便可减少由于接头处弯曲产生的细小空隙及爆轰波通过胶布外泄作用而造成的爆轰波在通过导爆管空管时的能量损失,使得试验结果更加精确。
另外抛开试验,将导爆管爆轰波转化为电流形式表达,为本发明的新颖性与创造性所在,揭开了导爆管爆轰波衰减过程的神秘面纱,使人们对爆轰波衰减的研究进入连续的曲线图化,在对导爆管中导爆药中断距离的检测中,实用性强。
发明内容
为实现将导爆管爆轰波转化为电流形式表达,本发明提供一种将导爆管爆轰波转化为电流形式表达的装置,具有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减少试验时爆轰波外泄和爆轰波衰减的过程曲线化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将导爆管爆轰波转化为电流形式表达的装置,包括1#固定装置、2#固定装置、透明玻璃框、大气连通孔、高精度热敏电阻、电源、灵敏电流仪、处理电流电脑、导线、毫米刻度尺、柱形孔松紧控制器、锡箔纸,所述锡箔纸紧贴在1#固定装置柱形孔内侧,所述透明玻璃框固定在2#固定装置的右端,所述大气连通孔提供氧气,所述导线是将高精度热敏电阻、电源和灵敏电流仪构成一个闭合回路,所述处理电流电脑是将灵敏电流仪中流入的电流显示成电流随时间关系的曲线,所述毫米刻度尺是用来测量导爆管空管长度。
优选的,所述高精度热敏电阻精度高,能感应0.1℃的温度变化,阻值范围0.5~10KΩ,受热阻值变化明显且均匀。
优选的,所述柱形孔松紧控制器控制柱形孔的松紧,达到锡箔纸与导爆管或导爆管空管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电源电压为6~12V,直流电。
优选的,所述灵敏电流仪精度高,能感应10-4A。
优选的,所述高精度热敏电阻与导爆管或导爆管空管末端距离6~10mm,对应面尺寸30×2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将导爆管爆轰波转化为电流形式表达的装置:揭开了导爆管爆轰波衰减过程的神秘面纱,使人们对爆轰波衰减的研究进入连续的曲线图化,还能对导爆管中导爆药中断距离进行检测,得到进一步精确值,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将导爆管爆轰波转化为电流形式表达的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302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