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细纱管表面残纱自动清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31895.4 | 申请日: | 201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93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左小艳;张成俊;张弛;吴晓;周向阳;朱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H49/00 | 分类号: | B65H49/00;B65G35/00;B65G47/74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章辉 |
地址: | 43007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细纱 表面 自动 清理 装置 | ||
一种细纱管表面残纱自动清理装置,包括一号机架及其上设置的环形导轨,环形导轨上滑动连接有多辆输送小车,输送小车上水平设置有多根套管,所述环形导轨的一侧沿输送小车运行方向依次设置有下料机构、上料机构,所述环形导轨的另一侧沿输送小车运行方向依次设置有切割机构、退绕机构、刮纱机构;所述上料机构用于将表面带残纱的细纱管上装至套管上;所述切割机构用于切割细纱管表面的残纱;所述退绕机构用于将细纱管表面的残纱退绕;所述刮纱机构用于刮除细纱管表面的残纱;所述下料机构用于将清理干净的细纱管从套管上卸下。本设计不仅减小了残纱清理的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残纱清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细纱管表面残纱自动清理装置,主要适用于减小残纱清理的劳动强度、提高残纱清理效果。
背景技术
纱线缠绕于细纱管的表面,用于纺纱的织造与生产过程。一般纱管表面有少量纱线残留时,工人便会对细纱管进行更换。为了保证细纱管的重复使用,需要人工将表面残留的纱线去除,由于纺纱与生产过程细纱管的使用量巨大,工人对细纱管表面残留纱线的清除劳动强度大,且清除残纱时多采用刀片切割,极易划伤细纱管表面,从而造成细纱管的大量报废,增加纺纱与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残纱清理劳动强度大、残纱清理效果差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残纱清理劳动强度小、残纱清理效果好的细纱管表面残纱自动清理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细纱管表面残纱自动清理装置,包括一号机架及其上设置的环形导轨,环形导轨上滑动连接有多辆输送小车,输送小车上水平设置有多根套管,所述环形导轨的一侧沿输送小车运行方向依次设置有下料机构、上料机构,所述环形导轨的另一侧沿输送小车运行方向依次设置有切割机构、退绕机构、刮纱机构;
所述上料机构,用于将表面带残纱的细纱管上装至套管上;
所述切割机构,用于切割细纱管表面的残纱;
所述退绕机构,用于将细纱管表面的残纱退绕;
所述刮纱机构,用于刮除细纱管表面的残纱;
所述下料机构,用于将清理干净的细纱管从套管上卸下。
所述输送小车上设置有连接支架,连接支架上设置有多个轴承座,轴承座内通过轴承套装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套管相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套装有一号皮带轮,所述输送小车上设置有一号旋转电机,一号旋转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一号皮带与一号皮带轮传动连接。
所述切割机构包括二号机架及其上平行设置的两根一号导轨,两根一号导轨之间滑动连接有切割平台,切割平台与一号气缸相连接,所述切割平台上平行设置有两根二号导轨,两根二号导轨之间滑动连接有运动底板,运动底板与二号气缸相连接,运动底板上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一号安装支架与二号安装支架,所述一号安装支架与二号安装支架之间设置有传动轴,传动轴的端部套装有二号皮带轮,二号皮带轮通过二号皮带与二号旋转电机传动连接,传动轴上套装有多个割刀,所述切割平台上设置有一号顶锥支架,一号顶锥支架上设置有相连接的一号顶锥气缸与一号顶锥安装板,一号顶锥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一号顶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318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