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除水中微量磷的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32284.1 | 申请日: | 201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251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黄凯;王耀耀;修祎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4 | 分类号: | B01J20/24;B01J20/30;C02F1/28;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除 水中 微量 吸附 材料 制备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脱除水中微量磷的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如下:
1)采集大蒜废弃物,包括叶、杆、茎、须、蒂部位,以水洗涤干净后,晒干备用;
2)采用粉碎、筛分,得到粒度小于2mm的颗粒物;
3)将步骤2)所述颗粒物浸泡于水中,每间隔2小时,翻动一次,令其充分地溶解出其中的可溶性小分子组分,1天之后,换水继续浸泡,如此反复操作5轮之后,沥水至干后备用;
4)将步骤3)沥干后的颗粒物浸泡于食品级无机酸或小分子量有机酸,每间隔2小时,翻动一次,令其充分地反应,1天之后,换水继续浸泡,如此反复操作5轮之后,沥水至干后备用;将经历过此轮处理得到的颗粒材料分为两份,一份经过烘干后,备用,命名为A原料;另一份则不必烘干,将多量的水沥干即可继续下一轮的处理;
5)将步骤4)沥干后的颗粒材料浸泡于含有高价金属离子的水中,每间隔2小时,翻动一次,令其充分地反应,1天之后,换水继续浸泡,如此反复操作5轮之后,沥水至干后备用;将经历过此轮处理得到的颗粒材料经过烘干后,备用,命名为B原料;所述高价金属离子为铁、铝、钛、锆、稀土、锡;
6)将以上获得的A原料和B原料,按照质量比1:1~10的比例进行均匀混合,然后筛分成2mm平均粒度粗细的颗粒物,即可得到能够除磷的复配吸附材料;
步骤3)所述颗粒物与水的液/固质量比控制在1以上,保持水温在50摄氏度以上;
步骤4)所述的食品级无机酸为盐酸、硫酸、醋酸,小分子量有机酸为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抗坏血酸,液/固质量比控制在1以上,保持水温在60摄氏度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脱除水中微量磷的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沥干后的颗粒材料浸泡于含有高价金属离子的水中液/固质量比控制在1以上,溶液pH控制在5.5以下,保持水温在35摄氏度以上;所述高价金属离子为铁、铝、钛、锆、稀土、锡。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脱除水中微量磷的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的脱除水中微量磷的吸附材料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取含微量磷的水样,按照质量与单位体积比例至少为1g/L进行施加,并予以搅拌分散,如此反应30分钟以后,即可检测水质含磷浓度,获得脱磷达标的净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负载了磷的吸附材料,能按生活垃圾处理,进入垃圾回收系统;或者丢弃在指定的位置,令吸附材料自然降解;为保证吸附的磷不再溶失到环境中造成危害,需要将吸附材料浸泡在石灰水中,令其形成磷酸钙结晶物而得以固定稳定化;或者采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浸泡,将吸附材料解析出来的磷用石灰沉淀固定,而解析后的吸附材料返回去继续用作脱磷吸附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3228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