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五机架冷连轧高强钢板带的四分之一浪板形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33341.8 | 申请日: | 201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262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彭良贵;金鑫;王煜;李长生;武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B37/28 | 分类号: | B21B37/28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刘晓岚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架 冷连轧 高强 钢板 四分之一 浪板形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五机架冷连轧高强钢板带的四分之一浪板形控制方法,涉及冷连轧带钢板形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给出采用本发明方法对四分之一浪板形进行控制的前提条件,然后将末机架设定为第i机架,计算第i‑1机架出口四分之一浪板形值;再将第i机架出口四分之一浪板形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重复计算直至其满足成品板形质量要求为止;再计算第i‑1机架中间辊横移的修正值,如果不满足要求,则计算第i‑2机架中间辊横移修正后的修正值,直至第i机架出口板形四分之一浪偏差达到成品板形质量的要求。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方法,提高了前部机架四分之一浪板形控制精度,减小了末机架调控压力,提升了产品板形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连轧带钢板形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五机架冷连轧高强钢板带的四分之一浪板形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冷轧带钢广泛的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随着冷轧带钢质量的提高,用户对板形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良好的板形质量对提高下游工序的产品质量和成材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板形与厚度、宽度一样,是衡量带钢几何尺寸精度的重要指标,直观上是带钢的翘曲程度,其实质是轧后带钢内部残余应力沿板宽方向上的分布。常见的板形缺陷主要分为边浪、中浪、四分之一浪及混合浪等。
申请号为201310053593.3的专利提出了一种针对薄宽带钢高次边浪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增加带钢局部冷却装置,使带钢局部变形困难,来控制高次浪形和四分之一浪。
申请号为201721390627.8的专利提出了一种改善带钢板形的装置。该装置通过增加喷嘴,对工作辊表面进行冷却,达到控制高次浪形和四分之一浪的目的。
上述两种专利方法的精细冷却很难消除带钢在前部机架已经产生的板形缺陷,板形的调控主要通过轧辊倾斜、弯辊和轧辊横移来实现,在控制四分之一浪板形缺陷时收到的效果甚微。
汽车用高强钢的变形抗力一般在600MPa~1200MPa。在轧制过程中轧制力较大。较大的轧制力增大了辊系的弹性变形,也增大了板形控制的难度。目前冷轧机组的四分之一浪板形控制主要依靠末机架的反馈控制,即通过末机架出口的板形测量辊得到出口四分之一浪板形板形值,再反馈给末机架的执行机构来消除四分之一浪板形板形偏差。由于中间机架没有配置板形测量辊,只能根据来料板形,假设出各机架入口板形来确定板形执行机构的设定值。当冷轧来料的强度较高时,假设值与实际值偏差较大,无法实现准确地控制板形,导致末机架入口处板形较差,即使末机架板形执行机构达到极限值,也无法消除由前部机架引起的四分之一浪板形缺陷。
传统的冷连轧四分之一浪板形控制方法,根据热轧来料板形,对1~4机架的板形进行假设,当轧机生产强度级别高的带钢时,这些假设值与各机架实际值偏差较大。这样一来,就降低了中间机架的四分之一浪板形缺陷调控能力,增加了末机架消除板形缺陷的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五机架冷连轧高强钢板带的四分之一浪板形控制方法,确定中间机架间四分之一浪板形值,调节中间机架中间辊横移的设定值,缓解末机架板形调控的压力,从而提高汽车用高强钢的四分之一浪缺陷的控制精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五机架冷连轧高强钢板带的四分之一浪板形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判断末机架中间辊横移的实际值是否达到或超过极限值的90%,且四分之一浪板形偏差是否超出成品板形质量要求范围,若是,则执行步骤2,否则执行步骤5;
步骤2、将末机架设定为第i机架,根据第i机架实测的出口四分之一浪板形值与板形执行机构的实测值,基于影响函数法,计算第i机架出口四分之一浪板形值;
步骤2.1、假设第i-1机架的出口四分之一浪板形值为flatnessi-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333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