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弃锚器强度加强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34114.7 | 申请日: | 201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6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叶茂生;赵文斌;高峰;冯伟;韩斌;高嵩;胡伟成;叶旭;尤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3B21/24 | 分类号: | B63B21/24;B63B21/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2000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筋 圆筒型 垂向 舾装 肘板 锚器 筒壁 强度加强结构 集中力 锚链筒 水平肘 横向中轴线 环形水平 加强构件 上下两侧 左右两侧 壁结构 有效地 连带 对称 释放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弃锚器强度加强结构,在锚链筒壁上且在圆筒型舾装结构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以圆筒型舾装结构的横向中轴线对称的水平加筋;上下两个水平加筋之间且位于圆筒型舾装结构两侧均设置有垂向加筋;在圆筒型舾装结构筒壁左右两侧与垂向加筋之间均设置有水平肘板,水平肘板一端与垂向加筋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圆筒型舾装结构的筒壁上;上下两个水平加筋之间还设置有垂向肘板,垂向肘板包括圆筒型舾装结构筒壁与环形水平加筋之间的第一垂向肘板部分,以及位于圆筒型舾装结构内的第二垂向肘板部分。本发明将弃锚器端部的集中力,通过增加肘板和加筋,将集中力逐步释放到加强构件上,从而有效地保护弃锚器和连带的锚链筒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制造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弃锚器强度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弃锚器是船舶上遇突发性险情紧急弃锚的装置。弃锚器有多种形式,简易弃锚器,螺旋弃锚器,插闩式弃锚器。它们的主要功能当船舶在海上抛锚时,在特殊倩况下需应急起锚,如果当时锚机发生故障不能及时起锚将威胁船舶的安全,船员必需立即到锚链舱外侧操作弃锚器,使末端链环与弃锚器脱开起到弃锚的功能保证船舶安全航行。因此弃锚器是锚设备中的主要部件。目前业界普遍使用的弃锚器原理大同小异,但是整体操作起来比较繁琐,链环与弃锚器的连接与脱开过程较为费时费力。
弃锚器固定在船舶锚链筒壁上,以往弃锚器的端部很少增加适当的结构加强结构,当遇到危险状况时,弃锚器及其连带的锚链筒壁很容易被破坏,即结构强度无法满足要求。
现有的弃锚器遇到特殊紧急状况时,当锚链承受力很大时,弃链器很容易发生很大变形甚至被拉断,弃锚器及其连带构件很容易被破坏,当弃锚器端部变形很大时很容易被拉飞,危险性很大。如图1所示,圆筒型舾装结构3的位移很大时,锚链筒壁1被极大地破坏,此时圆筒型舾装结构的插销4及锚链2等很容易被拉飞,装置的总体可靠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此提供一种弃锚器结构加强形式,使弃锚器在危险状况时也能满足结构强度的要求,提高弃锚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提高弃锚器及其连带构件的结构强度。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弃锚器强度加强结构,弃锚器包括锚链、插销和圆筒型舾装结构,插销安装在圆筒型舾装结构中,锚链插在插销上,圆筒型舾装结构固定在锚链筒壁的外表面,
在锚链筒壁上且在圆筒型舾装结构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以圆筒型舾装结构的横向中轴线对称的水平加筋,上下两个水平加筋与圆筒型舾装结构的上下两侧留有距离;
上下两个水平加筋之间且位于圆筒型舾装结构两侧均设置有垂向加筋;
在圆筒型舾装结构筒壁左右两侧与垂向加筋之间均设置有水平肘板,水平肘板一端与垂向加筋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圆筒型舾装结构的筒壁上;
上下两个水平加筋之间还设置有垂向肘板,垂向肘板包括圆筒型舾装结构筒壁与环形水平加筋之间的第一垂向肘板部分,以及位于圆筒型舾装结构内的第二垂向肘板部分,第一垂向肘板部分的两端分别与环形水平加筋、圆筒型舾装结构固定连接,第二垂向肘板部分的两端与圆筒型舾装结构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垂向肘板部分和第二垂向肘板部分处于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的,上下两个水平加筋之间设有偶数个关于圆筒型舾装结构纵向中轴线对称的垂向肘板。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水平加筋为扁钢或T型材。
进一步的,垂向加筋、垂向肘板与水平加筋、圆筒型舾装结构的接触端部与水平加筋、圆筒型舾装结构齐平。
进一步的,水平肘板与垂向加筋、圆筒型舾装结构的接触端部与垂向加筋、圆筒型舾装结构齐平。
进一步的,水平加筋与垂向加筋、垂向肘板的接触部分设有水平向前延伸的帽檐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未经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341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