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共享汽车安全预警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37717.2 | 申请日: | 201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42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马伟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伟超 |
主分类号: | G06Q30/06 | 分类号: | G06Q30/06;G07F17/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5 | 代理人: | 舒欣 |
地址: | 063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乘客 报警功能 汽车安全 预警 报警 物联网 共享 报警信息 威慑作用 有效引导 知情权 同行 侵扰 乘车 安全 司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共享汽车安全预警方法,所述共享汽车安全预警方法充分利用了同行的其他乘客对该乘客的安全知情权,为彼此提供互助报警功能,从而在某一个乘客在乘车期间无法及时发出报警信息的情况下,由其同行的其他乘客为其报警,对司机的安全侵扰造成威慑作用,从而为不同的乘客彼此提高了安全性;进一步的,通过建立互助报警的评分功能,有效引导乘客之间正确使用该互助报警功能,避免乘客的恶意报警,从而提高互助报警功能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共享汽车安全预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共享汽车安全预警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发明专利于2016年8月31日公开了一种出租车空载及乘客人数指示系统,其公开公布号为CN105905027A。该发明包括三个应变式压力传感器,A/D转换装置,单片机处理模块,按钮式开关,双色显示屏。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分别置于副驾驶位和后排两个座位,当压力超过100N时,即认为座位上有乘客;按钮式开关用于控制双色显示屏的开闭;单片机处理模块控制双色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双色显示屏可显示红色与绿色字样。出租车空载时,双色显示屏显示红色的“空载”二字;出租车载客时,可显示载客人数,以绿色字样显示;乘客下车后,单片机处理模块自动复位,还原为初始状态。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方便车下等待乘客及时了解车内情况,选择是否乘坐或拼车。该发明自动化程度高,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使用习惯,方便人们出行,节约了资源。该专利未提及车上乘客和司机的安全,因此其不能给出租车上乘客和司机的安全带来任何技术启示。
现有的出租车上基本都没有考虑司机的人身财产安全,近年来司机遭受不法份子挟持的事情时有发生,给司机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特别是目前顺风车、快车和专车的盛行,更是让不法分子看到多广阔的目标对象,因此如何保障出租车、顺风车、快车和专车司机的人身财产安全变得尤为重要。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文献CN106627441A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共享汽车司机安防系统及其安防方法,本发明通过金属传感器、振动装置和一键报警装置的组合引入显著提高了共享汽车司机的人身财产安全,有效避免了不法分子对共享汽车司机的人身财产安全财产造成威胁,真正的做到了智能化、人性化和安全化。
然而,上述方法虽然提高了共享汽车的司机的人身安全,但由于往往乘客处于共享出行领域的弱势群体,其人身安全往往更加容易受到威胁,新闻中也时有关于顺风车驾驶员杀害乘客的事件,可见共享出行过程中,参与的乘客的安全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现有技术中也提出了乘客在其客户端进行一键报警等安全手段,但由于某些乘客在特殊情况下不一定能及时触发报警功能,由此会导致无法及时报警;因此,共享出行过程中乘客的人身安全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共享汽车安全预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物联网服务器获取所述共享汽车订单中的司机信息和乘客信息,判断所述乘客信息中注册乘客的数量,如果所述注册乘客的数量仅有一个,则进入步骤S2;如果所述注册乘客的数量有多个,则进入步骤S3;
S2,在所述订单开始时为所述乘客的客户端设置一键报警的物理按键;
S3,在所述共享汽车订单中的两个及以上所述乘车订单开始时,任意一个所述乘车订单的乘客的客户端向其他任意一个乘客的客户端发送互助报警权限的授权请求;如果任意两个所述乘客彼此接受所述请求,则为所述乘客开启互助报警功能;
S4,如果彼此接受所述请求的两个所述乘客之一在其客户端为另一个所述乘客启动互助报警,则另一个所述乘客的客户端在另一个所述乘客未在预定时间响应后自动发起报警功能。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共享汽车订单中的司机信息和乘客信息,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伟超,未经马伟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377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