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控浓度的泡茶杯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38023.0 | 申请日: | 201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44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战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舒城县建标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李小叶 |
地址: | 237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杯体 暂存 茶叶盒 上部开口 支撑圈 进水漏斗 一端连接 弹性绳 泡茶杯 弹簧 自控 浮球 相配 可上下移动 上部侧壁 向上移动 自动平衡 管开口 金属网 漏水孔 漏水口 外杯体 盖板 制备 穿过 支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控浓度的泡茶杯,包括外杯体、内杯体,该内杯体的上部开口形成有盖板、支撑圈,该支撑圈上设有一进水漏斗,该内杯体的底部开有漏水孔;茶叶盒,该茶叶盒上部开口、下部采用金属网制备,且该茶叶盒卡在该支撑圈上;暂存杯,该暂存杯可上下移动的位于该内杯体中;“U”型管,“U”型管开口朝下的设置于该内杯体的上部侧壁上;浮球;弹簧;弹性绳;以及,该进水漏斗的下部漏水口和该暂存杯的上部开口相配;该暂存杯向上移动后和该茶叶盒相配;该弹簧的两端分别支撑在该暂存杯的底部和该内杯体的底部之间;该弹性绳的一端连接该暂存杯、中部穿过“U”型管、另一端连接浮球。本发明的优点是:能够自动平衡茶汤的浓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控浓度的泡茶杯。
背景技术
目前,饮茶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但是,采用普通的泡茶方式时,茶汤浓度不易控制,致使泡茶之初茶汤浓度较大,时间稍久,则茶汤的浓度即极大降低。茶汤浓度较大时,不利于饮用者的身体健康;茶汤浓度较低时,则淡而无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控浓度的泡茶杯,它具有能够自动平衡茶汤的浓度的特点。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自控浓度的泡茶杯,包括上部开口、下部封闭的外杯体,该外杯体的上部侧壁上设有出水口,所述自控浓度的泡茶杯还包括:
内杯体,该内杯体上部开口、下部封闭,且该内杯体的上部开口的边缘向外水平延伸后形成有盖板、该内杯体的上部开口的边缘向内水平延伸后形成有支撑圈,该盖板螺接或卡接在该外杯体的上部开口上,该支撑圈上设有一进水漏斗,同时,该内杯体的底部开有漏水孔;
茶叶盒,该茶叶盒上部开口、下部采用金属网制备,且该茶叶盒卡在该支撑圈上;
暂存杯,该暂存杯上部开口、下部封闭,且该暂存杯可上下移动的位于该内杯体中;
“U”型管,“U”型管开口朝下的设置于该内杯体的上部侧壁上;
浮球;
弹簧;
弹性绳;以及
该进水漏斗的下部漏水口和该暂存杯的上部开口相配;
该暂存杯向上移动后和该茶叶盒相配;
该弹簧的两端分别支撑在该暂存杯的底部和该内杯体的底部之间;
该弹性绳的一端连接该暂存杯、中部穿过“U”型管、另一端连接浮球。
所述暂存杯的侧壁上设有向外水平延伸的限位杆,限位杆的外端设有滚轮,滚轮接触该内杯体的内侧壁。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能够自动平衡茶汤的浓度。本发明的自控浓度的泡茶杯的暂存杯内能够暂存一定浓度的茶汤,在加入开水后,开水和已经形成的茶汤混合,形成易于饮用的茶汤。前述过程循环进行,确保了茶汤浓度的相对恒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主视剖视图;
图2和图3分别是图1的A部和B部的放大图。
图中:
10、外杯体,11、出水口;
20、内杯体,21、盖板,22、支撑圈,23、进水漏斗;
30、茶叶盒;
40、暂存杯,41、限位杆,42、滚轮;
50、“U”型管;
60、浮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舒城县建标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未经舒城县建标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380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