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拔离功能的铜排夹剪机构及其操作步骤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38330.9 | 申请日: | 201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81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球;高盼;高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半径电力铜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15/04 | 分类号: | B23D15/04;B23D33/02;B21C3/02;B21C1/02;B21C1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赵赛;蔡碧慧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功能 夹剪 机构 及其 操作 步骤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拔离功能的铜排夹剪机构及其操作步骤,包括:龙门架,龙门架上固定有横向的导轨;拉拔装置安装在龙门架的后方,包括活塞缸和夹紧设备;剪切装置安装在龙门架外,龙门架的上下两侧分别安装有上刀片和下刀片,下刀片与液压驱动设备相连接;固定架体用于固定铜排放置在龙门架前方或龙门架与夹紧设备之间。操作步骤如下:S1、把铜排固定在拉拔模座的模具中;S2、在龙门架上套装上可拆卸盖板,并夹紧设备将铜排夹紧;S3、活塞缸拉动夹紧设备;S4、将固定有铜排的拉拔模座转移到剪切装置中实现剪切工序。本发明能将卷曲的铜排拉直,并能对铜排进行精细的剪切,同时还能更加省力快捷的将模具从模腔中分离,从而提高生产制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铜排制造辅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拔离功能的铜排夹剪机构及其操作步骤。
背景技术
在电力传输的铜排制造过程中,初始成型的铜排成品都是用轴筒卷起来临时存放,然而不少铜排在需要抛光校平后平齐头切成一段段供使用,对产品端头有需要进行较精细的剪切。而在现有技术中,需要给铜排的自由端头安装成型模具,且利用手持的电锯对其进行切割,然后后续还需要解除废铜端头和成型模具。
众所周知,模具与模腔的分离,以及成型模具与废铜块之间的分离,过程费力且耗时,还容易导致工人受伤,因为手持电锯是用利锯片进行切割,锯片用久了容易爆裂飞脱,并且,按照当前常规方法,模具是通过多根杆件过盈结合方式的方法结合,成型模具模腔的分离操作是利用三角形的楔形工具,在成型模具模腔之间的接触缝隙处不断用锤子击打并插入,使得缝隙分离成为间隙,然后再一步一步地撬开,最终使得成型模具模腔成功地分离。此方式,显然非常耗时耗力,锤子挥动也容易增加工人受伤风险。因此亟需新的装置与方式进行改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具有拔离功能的铜排夹剪机构及其操作步骤,能将卷曲的铜排拉直,并能对铜排进行精细的剪切,同时还能更加省力快捷的将模具从模腔中分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拔离功能的铜排夹剪机构,包括:
龙门架,龙门架上固定有横向的导轨;龙门架的表面开设有与模具形状大小相对应的通孔,龙门架的前方开设有地槽,地槽上可嵌入可拆卸盖板。
拉拔装置,安装在龙门架的后方,包括活塞缸和夹紧设备;所述活塞缸与夹紧设备之间通过贯穿夹紧设备的导轨相连接,所述活塞缸的活塞杆向前延伸连接在夹紧设备上,带动夹紧设备沿着导轨往返移动;夹紧设备用于夹紧铜排,活塞缸用于推动夹紧设备移动。
剪切装置,安装在龙门架外,包括龙门架、刀片和液压驱动设备,所述龙门架的上下两侧分别安装有上刀片和下刀片,下刀片与液压驱动设备相连接,液压驱动设备带动下刀片往上刀片方向移动,将上下刀片之间的铜排剪短,减少了因使用电锯锯开铜排导致大量灰尘扬起,同时能提高剪切面的平滑程度。
固定架体,用于固定铜排,放置在龙门架前方或龙门架与夹紧设备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体包括固接模座和拉拔模座,固接模座与拉拔模座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拉拔模座内开设有模腔,模腔内嵌装有模具。通过更换拉拔模座上的模具,让固定架体能适应更多不同的铜排,而固接模座与拉拔模座之间也可通过螺栓连接,牢牢固定住铜排的端部,防止铜排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移位。
进一步的,所述固接模座的四周开设有多个衔接槽,拉拔模座四周开设有多个与衔接槽相对应的衔接孔,固接模座和拉拔模座之间通过在衔接槽和相对应的衔接孔内插入推杆实现可拆卸连接。推杆贯穿衔接孔,推杆受力作用在固接模座上的衔接槽内,夹紧设备夹紧铜排后,铜排带动拉拔模座沿着推杆往靠近龙门架的方向移动,实现铜排拉直工序的同时,还能顺利将拉拔模座和固接模座进行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的四周开设有多个与推杆相对应的衔接槽,推杆插入模具上的衔接槽内,推动推杆能将模具推出模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半径电力铜材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半径电力铜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383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