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特征低秩表示融合的SAR目标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39137.7 | 申请日: | 201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4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征;王亦坚;王娟;伍志林;周喜川;朱宇;徐浩;刘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3/90 | 分类号: | G01S13/90;G01S7/41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黄河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秩 目标识别 融合策略 融合 表示模型 两级决策 鲁棒性 两级 挖掘 配置 应用 联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特征低秩表示融合的SAR目标识别方法,将低秩表示模型应用到SAR配置下的目标识别问题中,利用多特征低秩表示联合识别SAR目标,提高了识别精度,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新的两级融合策略,这一融合策略充分挖掘了SAR图像的多方位相关性和多特征对识别的贡献,并且两级决策融合进一步提高了所提出方法的鲁棒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雷达目标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特征低秩表示融合的SAR目标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SAR)全天时、全天候以及不受天气、光照条件影响的工作特点,SAR已经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军事领域。SAR自动目标识别(SARATR)技术在SAR图像目标的处理和解译中起重要作用。
常见的SAR目标识别方法包括:(1)基于模板匹配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训练图像构建一系列的参考图像(空域或时域),即模板。事先将这些模板存储起来,构成模板库。在需要进行识别的时候,对于一幅待识别的SAR目标图像,首先将该测试图像与模板库内的所有模板进行匹配,然后将该测试图像归到与之最相近的模板所在的类中。然而,这一方法需要预先存储大量的模板,计算负担很重。(2)基于模型的方法,这是MSTAR研究计划中采用的一种识别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是:首先,提取出未知目标的特征,根据数学模型来推出一些相关的候选目标,接着分别假设这些目标的类别和姿态;然后,对候选目标通过模型构建技术进行三维成像,提取出散射中心模型,并进一步预测识别目标的特征,看作待识别目标的参考特征;最后进行匹配与判决。然而,该方法最大的问题在于需要精确估计散射模型的参数,对噪声敏感且不易实现。(3)基于表示学习的方法,随着机器学习的发展,表示学习作为机器学习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基于其在信号处理和数据挖掘中的突出性能而备受学者关注。
稀疏表示和压缩感知是目前表示学习中的热门研究课题。稀疏表示和压缩感知刻画的是向量的稀疏性,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将面临各种数据,如图像、视频等,这些数据天然就是矩阵。对于矩阵稀疏性的度量,如果继续套用向量的稀疏性,将它们展开成向量来处理,那必将破坏数据的内部结果,在很多应用中会产生大量问题。此外,传统的SAR目标识别算法大都只利用了原始图像,一方面原始图像的维数过高会降低后续的分类器性能;另一方面原始图像中有大量的冗余信息;这些都限制了目标识别的性能。此外,考虑到每一类特征对识别的贡献是不同的,已经有文献证明多特征融合可以提高识别的鲁棒性。尽管常规的融合方法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没有挖掘方位相邻的SAR图像之间的强相关性。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新的SAR目标识别方法,提高SAR目标识别过程中的识别精度和鲁棒性,一直都是本领域内研究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特征低秩表示融合的SAR目标识别方法,将低秩表示模型应用到SAR配置下的目标识别问题中,利用多特征低秩表示联合识别SAR目标,提高了识别精度,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新的两级融合策略,这一融合策略充分挖掘了SAR图像的多方位相关性和多特征对识别的贡献,并且两级决策融合进一步提高了所提出方法的鲁棒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多特征低秩表示融合的SAR目标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针对N类不同的已知雷达目标,采集每类已知雷达目标的多个方位的SAR图像,将每个已知雷达目标的SAR图像作为一个训练样本,将所有训练样本的集合作为训练样本集,分别提取各个训练样本的Gabor变换特征、PCA特征及小波变换特征;
(2)针对待测雷达目标,采集待测雷达目标的多个方位的SAR图像,将每个SAR图像作为一个测试样本,将所有测试样本的集合作为测试样本集,分别提取各个测试样本的Gabor变换特征、PCA特征及小波变换特征;
(3)基于训练样本集的Gabor变换特征、PCA特征及小波变换特征得到特征字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391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