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反射系统提升光伏电站发电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39345.7 | 申请日: | 201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12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肖志刚;蒋瑶;曹进;徐要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山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S40/22 | 分类号: | H02S40/22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地址: | 614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伏阵列 反射组件 反射系统 光伏电站 发电量 光照 旋转平面镜 实时监测 所在平面 太阳辐射 太阳光照 太阳位置 平面镜 旋转光 直射 反射 匹配 跟踪 分析 | ||
1.一种基于反射系统提升光伏电站发电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将光伏阵列匹配用于增强太阳辐射的反射组件;
步骤200、实时监测太阳位置,根据光伏阵列的固定位置,分析获取反射组件与水平面的最佳倾斜角度;
步骤300、根据最佳倾斜角度来调节反射组件与光伏阵列所在平面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反射系统提升光伏电站发电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组件为2~5mm厚度的平面镜,所述平面镜的反射面朝向光伏阵列,另一面粘接有耐泥板,且平面镜的镜面积与光伏阵列的面积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反射系统提升光伏电站发电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支撑以及调节反射组件的钢结构支架组件,所述钢结构支架组件包括U型槽钢支架和背靠支撑架,所述反射组件的朝下的一端置于U型槽钢支架上,所述反射组件的非反射面固定在背靠支撑架上,在所述U型槽钢支架和背靠支撑架之间通过转轴组件连接,使得背靠支撑架绕所述U型槽钢支架旋转以调节反射组件与光伏阵列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反射系统提升光伏电站发电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槽钢支架包括两根平行的固定支杆,所述固定支杆通过固定支撑柱稳定固定在地面上,在两根所述固定支杆之间通过若干等间距设置的弧形槽钢连接,所述反射组件朝下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弧形槽钢的弧度吻合,所述背靠支撑架包括两根与所述固定支杆垂直的旋转支杆,两根所述旋转支杆分别在反射组件的两端,且其间由若干平行的靠杆组成,所述旋转支杆一端通过转轴组件连接在所述固定支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反射系统提升光伏电站发电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旋转支杆上的轴承,以及一体成型在轴承一侧外圈上的与驱动电机转轴固定匹配的驱动轴套,所述轴承套接在所述固定支杆上,所述旋转支杆通过所述轴承围绕所述固定支杆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反射系统提升光伏电站发电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监测太阳位置的光照监测组件,所述光照监测组件包括安装在反射组件一端且与反射组件表面平行的隔板、中心控制系统、以及安装在所述隔板上的两块光敏元件,两块光敏元件与隔板表面的夹角相同且不垂直于所述隔板,所述中心控制系统根据光敏元件所检测到的太阳位置来控制所述反射组件旋转的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反射系统提升光伏电站发电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监测组件的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以水平面为起始基准角度,以光伏阵列为终止基准角度,预先设定一个反射组件具有实际调节意义的角度阈值;
当太阳入射光线垂直于隔板入射时,两块光敏元件感光相同,没有输出电信号差,即为对准状态;
当太阳入射光线与隔板呈一定夹角时,两块光敏元件感光不同,会输出微电信号差,并判断此时反射组件与水平面的夹角是否在角度阈值内;
如果是,则反射组件朝对准状态调节,即调节至最佳倾斜角度;
如果不是,则不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基于反射系统提升光伏电站发电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光敏元件之间的夹角为120°~15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反射系统提升光伏电站发电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倾斜角度大于0°,小于光伏阵列倾斜角度的互补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山师范学院,未经乐山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3934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式水上光伏清洗装置
- 下一篇: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