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激光彩色标记的塑料纸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41440.0 | 申请日: | 2018-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61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许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优可丽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L25/06;C08L27/08;C08K13/02;C08K3/04;C08K5/20;C08K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领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90 | 代理人: | 艾变开 |
地址: | 311899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彩色 标记 塑料纸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激光彩色标记的塑料纸,其制备原料包括塑料材料、烯丙基磺酸钠、引发剂、黑色颜料、彩色颜料、抗氧剂、阻燃剂、润滑剂,以及任选添加或不添加的填料,其中,塑料材料和阻燃剂的种类及质量比,彩色颜料的种类及其与黑色颜料的质量比对塑料纸的耐热程度、激光标记质量产生影响。申请人通过特异性选择塑料材料、彩色颜料及添加剂,使各成分互相配合,在激光打标过程中既不会由于塑料纸局部吸热出现热收缩现象,还能清晰显示所要呈现的标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激光彩色标记的包装塑料纸。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食品、药品、化妆品等稳定性差,遇光易发生氧化、分解、变色等反应,如一些化疗药物,溶解后可发生裂环、重排、水解、聚合、氧化、异构化等复杂的反应,光照条件下可催化上述反应的进程。再如用于疾病治疗的光敏剂,在滴注的过程中药物会吸收可见光而分解失效。因此,凡是遇光不稳定的物品都需要避光保存。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将需要避光保存的物品放到暗室或比较阴暗的地方,或者放到锡纸袋中进行保存,即使如此也会有少量的光透过,破坏被保存物品的质量。基于上述背景,在本发明中发明人提供一种可用于避光的塑料包装纸,所述塑料包装纸可用于物品的外包装,也可在物品使用过程中进行避光遮挡,例如,化疗药物溶解后不能马上使用,或者含光敏剂类药物滴注时点滴瓶需要避光,本发明所制备的包装塑料纸都可用于上述情况的避光。由于包装塑料纸添加了黑色颜料呈现黑色,多个物品被分别包装后难以区分。为了能清楚区分所包装的物品,发明人选择在包装塑料纸上利用激光打上标记。相比于油墨印刷,化学腐蚀等传统标记技术,激光标记技术在多方面具有优越性,激光标记具有非接触性、环保性、长久性、快速和高效率以及具有高的适用性等优势。
对于在塑料上进行激光打标,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浅色塑料制件加工出深色标识;二是深色塑料制件加工出浅色标识;三是直接在塑料制件上加工彩色标识。标记出的不同颜色,主要依赖于塑料制件材料中发生的反应类型、激光设备参数调整和添加激光标记添加剂的种类来控制。此外,标记颜色的清晰度和对比度,还与塑料制件自身的材质有一定关系。
用于避光的塑料基底颜色为黑色,如果标记的颜色为白色,可能会使部分光透过,不利于避光。因此,本申请的发明人探索在黑色基底的塑料上进行彩色标记。对于彩色标记,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实际生产应用较少。
专利文献CN101003225A公开了一种彩色打标方法,所述方法为在待标记物的表层材料上施加激光束,形成氧化膜,由薄膜干涉得到彩色的效果,在表层材料上进行三次或以上基本色打标,每次打标分别按不同基本色效果施加激光束,基本色混色形成真彩色效果。所述方法不仅要多次激光打标,步骤繁琐外,打标的彩色效果靠多次激光照射后效果的叠加来实现,在规模生产中工艺参数较多,彩色效果很可能出现不均一,难以重复的情况。
专利文献CN105172403A公开了一种彩色打标的方法,包括在基体表面形成前驱体溶液层;将所述前驱体溶液层根据预设的标记图像的颜色进行分区;采用激光对不同分区的前驱体溶液层进行烧结退火,形成不同厚度的薄膜层,所述薄膜层的厚度与所述前驱体溶液层的厚度满足预设关系;所述不同厚度的薄膜层显示为不同的颜色,并组成所述预设的标记图像。上述方法实现难度大,资源消耗大,成本高,很难投入到规模化生产中。
专利文献CN106566068A公开了一种可激光彩色标记的聚合物组合物,该专利在组合物中添加了0.05-2份的激光打标粉和0.1-10份的温感物质,其原理使通过激光打标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使温感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热分解、氧化等反应从而破坏原来的物质结构生成一种新物质,产生一种新颜色,从而实现彩色激光标记。但温感物质的选择很严苛,应用范围有限。因此,对于简单而高效的彩色激光打标,目前还没有比较好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优可丽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优可丽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414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