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腹膜透析设备管路的固定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41653.3 | 申请日: | 2018-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3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高星鹏;秦广乐;陈大鹏;洪草根;郝玉哲;梁钊铭;葛世强;万胤;陈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江苏杰瑞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A61M1/28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陈鹏 |
地址: | 2226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块 前压板 滑动杆 金属柱 折弯 拉伸弹簧 自动腹膜透析 固定装置 设备管路 装置小型化 闭合 便于安装 滑块凹槽 滑块盖板 激发元件 夹紧管路 门板开启 后压板 前盖板 轻量化 智能化 漏气 门板 导轨 支架 气压 概率 配合 | ||
1.一种自动腹膜透析设备管路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板(1)、滑块盖板(2)、滑块(3)、折弯金属柱(4)、拉伸弹簧(5)、滑动杆(6)、前压板(7)、前盖板(8)、气压激发元件(9)、支柱(10)、后压板(11)、支架(12)和管路(13);
四根支柱(10)将门板(1)、前压板(7)、前盖板(8)、气压激发元件(9)、后压板(11)、支架(12)、管路(13)连接在一起;门板(1)与四根支柱(10)连接,支架(12)与四根支柱(10)固定连接,前压板(7)、前盖板(8)和后压板(11)与四根支柱(10)通过孔洞连接在一起,气压激发元件(9)固定在后压板(11)上,前盖板(8)固定在支架(12)上;
滑动杆(6)放置在前压板(7)的滑动杆凹槽内,滑块(3)放置在前压板(7)的滑块凹槽并与滑动杆(6)配合相互卡在一起;滑块(3)与前压板(7)通过拉伸弹簧(5)连接;折弯金属柱(4)一端插入前压板(7)内,一段搭在滑块(3)上,折弯金属柱(4)在滑块(3)内部设计的导轨内运动;所述折弯金属柱(4)和拉伸弹簧(5)位于滑块(3)两端;滑块盖板(2)拧紧在前盖板(8)上;
后压板(11)、支架(12)之间放置气囊,给气囊充气时,气囊膨胀推动后压板(11)移动,由于四根支柱(10)的导向作用,后压板(11)沿着支柱(10)移动,推动气压激发元件(9)向前移动;气压激发元件(9)抵住管路(13)向前移动并且将管路(13)压紧在门板(1)上;沿着四根支柱(10)在前压板(7)与门板(1)安装压缩弹簧,在后压板(11)与前盖板(8)之间安装弹簧;当气囊放气时候,在弹簧的作用下,压板(7)与门板(1)分离,后压板(11)与前盖板(8)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腹膜透析设备管路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将管路(13)插入至固定装置的前压板(7)的凹槽内;根据管路(13)插入的距离与设定值进行对比并做出相应的判断,设定值为do,管路(13)插入的距离为d1,当d1≥do时,即为管路(13)插入的距离不低于设定值,前压板(7)装置将使管路(13)移动至固定位置,并对管路(13)进行横向固定,使管路(13)不能够向外拔出固定装置;当d<d时,即为管路(13)插入的距离低于设定值,前压板(7)装置无法将管路(13)进行固定并会将管路(13)自动弹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腹膜透析设备管路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折弯金属柱(4)在滑块(3)内部设计的导轨内运动;导轨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部分(01)~第六部分(06);
管路(13)插入并固定在固定装置的过程中,折弯金属柱(4)的运动轨迹为从第一部分(01)到第二部分(02)再经过第三部分(03),最终卡在第四部分(04)的位置;管路(13)拔出的过程中,折弯金属柱(4)的运动轨迹为从第四部分(04)到第五部分(05)至第六部分(06),最终回到第一部分(01)的初始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腹膜透析设备管路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导轨各部分水平高度的大小为第二部分(02)≥第六部分(06)>第三部分(03)>第四部分(04)>第五部分(05)≥第一部分(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腹膜透析设备管路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以第一部分(01)的位置作为参照,与第一部分(01)位置距离的长短大小为第五部分(05)≥第三部分(03)>第四部分(04)>第二部分(02)>第六部分(06)。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腹膜透析设备管路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滑动杆(6)前端设置有弯钩,当管路(13)插入至固定位置,弯钩卡住与管路(13)两侧的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江苏杰瑞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江苏杰瑞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4165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冠脉溶血栓的导管
- 下一篇:肛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