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因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42012.X | 申请日: | 2018-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507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田华雨;方华攀;林琳;陈杰;陈学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47/34 | 分类号: | A61K47/34;A61K48/00;A61P35/00;C08G7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130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因载体 超支化聚乙烯亚胺 苯甲醛化合物 二吡啶胺 配位 制备 制备抗肿瘤药物 基因治疗领域 聚乙烯亚胺 可重复性 细胞毒性 细胞水平 制备过程 转染效率 超支化 摩尔比 席夫碱 键接 接枝 应用 体内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因载体,包括超支化聚乙烯亚胺和接枝在所述超支化聚乙烯亚胺上的Zn2+配位的二吡啶胺苯甲醛化合物;所述超支化聚乙烯亚胺与Zn2+配位的二吡啶胺苯甲醛化合物摩尔比为1:(1~500)。本发明是在超支化的聚乙烯亚胺上通过席夫碱键接枝Zn2+配位的二吡啶胺苯甲醛化合物。能够在细胞水平以及体内显著提高载体/DNA复合物的转染效率。另外该基因载体体系具有可以忽略的细胞毒性,且制备过程简单,可重复性强,在基因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因载体的制备方法以及基因载体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用新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因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癌症作为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头号杀手,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治疗癌症的手段主要有化疗,放疗,外科手术等治疗手段。这些治疗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消除癌症,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癌症,且会导致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基因治疗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手段,有望从根本上治疗癌症。
基因治疗需要高效的基因载体。基因载体包括病毒类基因载体和非病毒类基因载体。病毒类基因载体因为在临床应用上存在极大的风险,因此应用受到限制。在非病毒类基因载体中,阳离子型基因载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PEI25k是作为阳离子基因载体的“黄金标准”。PEI25k虽然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但是其存在较大的细胞毒性和体内毒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参见Lungwitz U,Breunig M,BlunkT,GopferichA.Polyethylenimine-based non-viral gene delivery systems.Eur.J.Pharm.Biopharm2005;60,247-266.]。因此设计出高转染效率,低细胞毒性的阳离子基因载体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参见J.Chen,H.Liang,L.Lin,Z.P.Guo,P.J.Sun,M.W.Chen,H.Y.Tian,M.X.Deng,X.S.Chen,Gold nanorods-based gene carriers with the capability ofphotoacoustic imaging and photothermal therapy,ACS Appl.Mater.Interfaces 8(2016)31558-31566.Tian,H.Y;Tang,Z.H.;Zhuang,X.L.;Chen,X.S.;Jing,X.B.Biodegradable synthetic polymers:preparation,functionalization andbiomedical application.Prog.Polym.Sci.2012,37,237-280.]尽管这些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细胞毒性,但是其制备方法复杂,可重复性差,且转染性能不高。因此,设计出高转染效率低细胞毒性且可重复性的阳离子基因载体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因载体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中的基因载体转染效率高、细胞毒性低。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因载体,包括超支化聚乙烯亚胺和接枝在所述超支化聚乙烯亚胺上的Zn2+配位的二吡啶胺苯甲醛化合物;
所述超支化聚乙烯亚胺与Zn2+配位的二吡啶胺苯甲醛化合物摩尔比为1:(1~500)。
优选的,所述基因载体具有式1所示结构:
优选的,所述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分子量为600~25000。
优选的,所述超支化聚乙烯亚胺与Zn2+配位的二吡啶胺苯甲醛化合物摩尔比为1:(1~500)。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因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420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