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向极限缓冲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42149.5 | 申请日: | 2018-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56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尹强;刘光勇;任晓文;姚毅;陈文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4 | 分类号: | F16F15/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 代理人: | 郭吉安 |
地址: | 4011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装置 碟簧筒 碟簧 螺塞 螺套 套筒 限位 装入 杠杆 弹性缓冲 刚性极限 功能动作 固定杠杆 固定螺套 机械机械 双向缓冲 限位保护 限位装置 缓冲 减振 吸能 | ||
一种双向极限缓冲装置,由本体(1)、套筒(2)、杠杆(3)、块(4)、碟簧(5)、碟簧筒(6)、螺套(7)、螺塞(8)、销a(9)、销b(10)组成,其特征是:套筒(2)装入本体(1)中,然后依次装入杠杆(3)、块(4)、碟簧筒(6)、碟簧(5)、螺套(7)、螺塞(8),最后用销a(9)固定杠杆(3)和块(4),用销b(10)固定螺套(7);本发明结构简单,功能动作可靠,能够实现强力缓冲和吸能减振;首次实现了双向缓冲限位,解决了以前设备高低向或方位向均需采用两个机械机械限位装置的问题;首次实现弹性缓冲与刚性极限限位保护于一体,确保了限位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火炮装置俯仰部分机械限位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向极限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预研装备于某军种的Ⅱ-55、Ⅱ-106装备,在其结构上,一是对装备的俯仰角度有限制要求;二是要求有某种机械结构能够对高速运转调转的部分进行快速制动,以确保装备在运转过程中,不与其它装备组件干涉,造成装备损坏。
在以前的类似装备中,均也有相应的机械结构限制俯仰角度,但结构相对简单,为简单的一个金属块或金属块上嵌套橡胶垫达到缓冲缓冲限位目的。但随着对装备的要求越来越高,俯仰部分的质量越来越大,由传统两、三百千克增加到约一吨多,转动惯量也随之增大;同时,俯仰部分运动加速度及运转速度越来越高,俯仰部分动能也越变越大,将其速度制动的难度和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传统的依靠金属块来进行机械限位带来了两大难点:一是安全风险越来越大传统的金属块依靠焊缝与结构本体相连;二是高速碰撞带来的冲击振动更大,对所属装备的其他组部件影响很大。因此,研发一种能够满足适应用于加速度大、质量大和调转运动速度快的机械限位缓冲装置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缓冲吸能效果好,使用寿命周期长、成本低廉的双向极限缓冲装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双向极限缓冲装置,由本体1、套筒2、杠杆3、块4、碟簧5、碟簧筒6、螺套7、螺塞8、销a9、销b10组成,其特征是:套筒2装入本体1中,然后依次装入杠杆3、块4、碟簧筒6、碟簧5、螺套7、螺塞8,最后用销a9固定杠杆3和块4,用销b10固定螺套7;在火炮操作过程中,火炮俯仰部分以给定速度撞击杠杆3,杠杆3、块4和销a9一起在套筒2中转动,转动过程中碟簧筒6,从而压缩碟簧5,碟簧5进行吸能储能,达到缓冲减速的目的;当火炮俯仰部分与杠杆3分离时,碟簧5释放能量,推动碟簧筒6,进而推动杠杆3、块4和销a9一起转动,回复原位;杠杆3、块4和销a9一起转动时,块4受本体1的约束,只能在一定角度转动,满足俯仰部分在一定角度内限位的要求;该缓冲装置在俯仰部分撞击杠杆3时,开始压缩碟簧5,利用碟簧5碟形弹簧的刚度大,缓冲吸能强的特点,达到逐渐将俯仰部分减速的效果,当转动角度超过约束角度时,利用块4和本体1的刚性碰撞,完全限制俯仰部分的运动,使其减速为零,达到制动的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技术效果是:
1.该缓冲装置采用碟形弹簧,利用其刚度大,缓冲吸振能力强的特点,解决火炮武器设备中所需的强力缓冲和吸能减振;
2.该缓冲装置首次实现了双向缓冲限位,解决了以前设备高低向或方位向均需采用两个机械机械限位装置的问题;
3.该缓冲装置首次实现弹性缓冲与刚性极限限位保护于一体,确保限位可靠;
4.该装置结构简单紧凑,系统简单,工艺实现方便,成本低廉,加工装配工艺性好。
附图说明
图1a、图1b是本发明的双向极限缓冲装置结构图;
图2是双向极限缓冲装置非工作状态示意图爆炸图;
图3是俯仰部分撞击杠杆3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是双向极限缓冲装置极限刚性碰撞限位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421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