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工实验用催化剂再生氯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42390.8 | 申请日: | 2018-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12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沈秀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38/04 | 分类号: | B01J38/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40000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工 实验 催化剂 再生 氯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工实验用催化剂再生氯化器,属于石油化工技术领域,其导流锥体的锥度朝向与催化剂在氯化器外壳内的前进方向相反,导流锥体与第二导流锥筒的锥度朝向相反且导流锥体设置在第二导流锥筒的内部,且导流锥体的锥度大于第二导流锥筒的锥度,由于导流锥体迎着催化剂的流动方向设置在第二导流锥筒的内部,进而第二导流锥筒和导流锥体相互配合降低催化剂的流动速度并将催化剂均匀的摊薄摊开,进而均匀缓慢的流入第二导流内筒与第二导流外筒间的环形空间内与氯气进行反应,可以提高催化剂与氯气的接触面积和接触均匀性,提升催化剂与氯气之间的混合效果和反应率,实现催化剂的完全氯化更新以提升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化工实验用催化剂再生氯化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从地下开采出来的原油需要经过炼化才能够成为可以使用的各种油份。其中,炼油是将原油或其他油脂进行蒸馏而不改变分子结构的一种工艺,由于在石油炼制过程中,原油必须经过一系列工艺加工过程,才能得到有用的各种石油产品。一般是指石油炼制,也就是把原油等裂解为符合内燃机使用的煤油、汽油、柴油、重油等燃料,并生产化工原料,如烯烃、芳烃等,现在的炼油厂一般为油化结合型炼厂。催化剂是原油炼化过程中的重要反映添加剂。
催化剂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因为催化剂失氯而导致其酸性发生改变造成其催化效果变差,此时需要注氯来维持催化剂的酸性,实现催化剂的氯化更新以提升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但是,已有技术中的催化剂再生氯化器采用圆筒进行催化剂与氯气的混合和反应,导致催化剂与氯气的接触面积小且接触不均匀,进而造成催化剂的再生氯化更新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化工实验用催化剂再生氯化器,旨在提高催化剂与氯气的接触面积和接触均匀性,提升催化剂与氯气之间的混合效果和反应率,实现催化剂的完全氯化更新以提升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化工实验用催化剂再生氯化器包括带催化剂入口的氯化器外壳、设置在所述氯化器外壳内部的第一导流锥筒、与所述第一导流锥筒相连接的第一导流内筒、套设在所述第一导流内筒外部的第一导流外筒、与所述第一导流外筒相连接的第二导流锥筒、与所述第二导流锥筒相连接的第二导流外筒、设置在所述第二导流外筒内部的第二导流内筒、与所述第二导流内筒相连接的导流锥体、靠近所述第二导流内筒与所述第二导流外筒的连接处设置在所述氯化器外壳内部的第三导流锥筒、与所述第三导流锥筒的小端相连接的导流直筒,所述导流锥体、所述导流直筒与所述氯化器外壳同心设置,所述导流锥体的锥度朝向与催化剂在所述氯化器外壳内的前进方向相反,所述导流锥体与所述第二导流锥筒的锥度朝向相反且所述导流锥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导流锥筒的内部,且所述导流锥体的锥度大于所述第二导流锥筒的锥度,所述第二导流内筒与所述第二导流外筒间的环形空间为催化剂出口且所述催化剂出口位于所述催化剂再生氯化器的氯化区。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流锥筒的大端固定在所述氯化器外壳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导流内筒采用支撑圈固定在所述氯化器外壳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导流外筒的端部固定在所述支撑圈上,所述第一导流内筒的端部采用第一导向板固定在所述第一导流外筒上,所述第一导流内筒、所述第一导流锥筒、所述第一导流外筒之间同心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流外筒与所述第二导流锥筒的连接处对应的所述氯化器外壳上设置有氯化区入口,所述氯化区入口用于向所述氯化器外壳内注入氯气,所述导流直筒对应的所述氯化器外壳上设置有干燥区入口,所述干燥区入口用于向所述导流直筒与所述氯化器外壳之间的环形空间内注入干燥用高温气体。
可选的,所述第二导流内筒与所述第二导流外筒的端部设置有通气管,所述第二导流内筒与所述第二导流外筒之间采用支撑板固定,所述支撑板沿所述第二导流内筒的圆周方向均匀对称设置。
可选的,所述导流直筒的端部采用第二导向板固定在所述氯化器外壳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导流锥筒和所述第三导流锥筒的锥度大于所述第二导流锥筒的锥度且小于所述导流锥体的锥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423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