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缓膨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242610.7 申请日: 2018-10-24
公开(公告)号: CN111087998B 公开(公告)日: 2022-10-04
发明(设计)人: 李亮;张锁兵;赵海洋;王建海;任波;吴文明;张潇;何龙;伍亚军;马淑芬;杨祖国;刘广燕;郭娜;秦飞;董周丹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主分类号: C09K8/512 分类号: C09K8/512;C08F251/00;C08F251/02;C08F220/06;C08F220/56
代理公司: 北京聿华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1 代理人: 贾艳华
地址: 100728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颗粒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缓膨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获得反应原料,所述反应原料包括可接枝共聚物、丙烯酸、丙烯酰胺、交联剂、引发剂和水;2)将所述丙烯酸和丙烯酰胺溶于水中,再加入可接枝共聚物,使其充分溶解,通入N2,然后加入所述引发剂和所述交联剂,混合均匀,混合期间继续通入N2,得到混合物体系;3)将所述混合物体系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得到缓膨凝胶块;4)将所述缓膨凝胶块烘干、粉碎并过筛,从而得到所述缓膨颗粒。

技术领域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缓膨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酸盐岩油气藏的探明储量占油气资源总量的50%以上,其中30%以上为缝洞型油气藏,开发潜力巨大。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是我国发现的碳酸盐岩油气藏中的典型代表,由于储量巨大,现已成为除胜利油田以外的中石化第二大油气产出区。

该类油藏储集体受构造运动、岩溶叠加改造、多期成藏等多种作用的影响,储集体一般为复合型介质,由溶洞、裂缝和溶孔组成,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连续性,其中基质不具备储渗能力,储层非均质性极强,油水关系复杂。导致该类油藏的开发面临诸多困难。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开发中后期压力衰减和含水率上升,一些油井底水水侵逐年严重,高含水油井逐年增多,已达到320口左右;注水水驱效率呈现变差趋势,井组注水效果变差和失效的比例增加,水驱响应程度仅33.6%,单向受效和水窜成为主要开发矛盾,塔河采收率仅14.8%,远低于国内外平均水平。

油田大面积的出水导致油田开发的整体效果变差,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开展稳油控水措施以降低含水率。在满足油田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堵水技术是能减少出水的最好措施。

但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堵水面临着诸多技术难点,如油藏非均质性强、地下油水关系复杂及出水层段不易确定等,导致常规堵水工艺适应性差;缝洞型储层流通通道导流能力强、地层压力梯度低,生产亏空后易漏失、油藏超深且高温高盐(埋深为5400~6600m,温度为120~140℃,矿化度为210~240g/L)等特性严重制约了常规高强度或选择性堵剂的有效应用。

专利CN 102618232 B(用于缝洞型油藏的堵剂)报道了一种对缝洞型油藏进行堵水的方法,尤其适用于高矿化度缝洞型油藏。该方法将水泥、微硅、钠基膨润土、聚合物分散剂、缓凝剂以及碳酸钠水溶液配制成混合溶液,将其注入油井中关井一段时间后再开井生产。由于利用堵剂与油、水的密度差异,堵剂在缝洞型油藏堵水过程中,可以有效驻留在油水界面之间,封堵出水通道,堵水中的油、水选择性和堵剂强度高,实现了高强度选择性堵水,现场控水增油效果明显。

专利CN 102587858 B(对缝洞型油藏进行堵水的方法)则报道了CN 102618232 B(用于缝洞型油藏的堵剂)的使用方法。

专利CN 102746835 B(碳酸盐岩油井密度选择性堵水剂及其制备工艺)报道了一种碳酸盐岩油井密度选择性堵水剂及其制备工艺。该发明将水泥、粉煤灰、粘土、微硅、早强剂以及降失水剂按一定比例配制成水溶液。利用堵水剂的密度选择性,易于在油水界面之间驻留,建立堵水隔板,起到降水增油的效果。

文献(韦雪.油水界面低密度选择性堵剂的性能评价[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5,16(4):21-24),通过优化超细水泥、增渗剂、骨架桥接剂、密度调整剂、悬浮分散剂、减水剂以及缓凝剂等不同组分配比,在室内研制出了油水界面低密度选择堵剂体系。

文献(吴文明.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堵水技术[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3,20(6):104-107),报道了3类适应于碳酸盐岩缝洞型堵水的堵剂体系,包括可溶性硅酸盐堵剂、可固化颗粒类堵剂以及有机-无机复合交联堵剂,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密度选择性堵水工艺、复合段塞逐级托堵工艺以及堵后控压酸化解堵工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426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