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硝化滤池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44749.5 | 申请日: | 2018-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3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徐锋;李继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慧创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石佩 |
地址: | 518051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池体 氮气 曝气管 通气口 污水 反硝化滤池 盖板 体内 反硝化处理 亚硝酸盐氮 曝气搅拌 曝气气体 硝酸盐氮 一端开口 运行效率 中空结构 反硝化 开口端 充氧 封堵 盖设 曝气 伸入 收容 流出 输出 转化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硝化滤池,包括:池体,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池体用于收容污水;填料,设于池体内,填料用于对污水进行反硝化处理以将污水中的硝酸盐氮和/或亚硝酸盐氮转化为氮气;盖板,盖设于池体的开口端以封堵池体;盖板上设有与池体的内部相连通的通气口,通气口用于供氮气流出池体;及曝气管,曝气管的一端与通气口连接,曝气管的另一端伸入至池体内,并位于池体的底部;曝气管用于将通气口输出的氮气输送至池体的底部以对污水进行曝气。上述反硝化滤池通过将反硝化产生的氮气作为曝气气体的直接来源,在达到对池体内污水进行曝气搅拌作用的同时不会对污水产生充氧效果,具有运行效率高、实用性强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反硝化滤池。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厂出水中,总氮是一个关键指标。总氮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国家对总氮的控制越来越严格。为了降低出水中的总氮,目前主流的方法是通过反硝化(例如异养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工艺,去除出水中的总氮的主要成分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
传统的反硝化滤池在进行反硝化处理的实际过程中,为了保证污水的反硝化处理效果,通常需要对池体内的污水进行搅拌,以使池体内的污水处于流动状态,从而使得污水与填料能够充分接触。现有的搅拌方式主要采用池底曝气和机械搅拌两种,池底曝气的方式会增加污水中的溶解氧,溶解氧的增加一方面将会消耗污水中的有机物,另一方面将会抑制反硝化;而机械搅拌的方式虽然可以避免污水中溶解氧的增加,但是由于填料对水流扰动有很强的阻碍,从而导致机械搅拌的效率相对较低,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运行效率高、实用性强的反硝化滤池。
一种反硝化滤池,包括:
池体,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池体用于收容污水;
填料,设于所述池体内,所述填料用于对所述污水进行反硝化处理以将所述污水中的硝酸盐氮和/或亚硝酸盐氮转化为氮气;
盖板,盖设于所述池体的开口端以封堵所述池体;所述盖板上设有与所述池体的内部相连通的通气口,所述通气口用于供所述氮气流出所述池体;及
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的一端与所述通气口连接,所述曝气管的另一端伸入至所述池体内,并位于所述池体的底部;所述曝气管用于将所述通气口输出的所述氮气输送至所述池体的底部以对所述污水进行曝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加压机构,所述通气口通过所述加压机构与所述曝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加压机构用于将所述通气口输出的所述氮气加压输送至所述曝气管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压机构包括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通气口和所述曝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风机用于将所述通气口输出的所述氮气加压输送至所述曝气管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压机构包括风机房和第二风机,所述风机房与所述通气口连接,所述风机房用于存储从所述通气口输出的所述氮气;所述第二风机收容于所述风机房内,并与所述曝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风机用于将所述风机房输出的所述氮气加压输送至所述曝气管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曝气头,所述曝气头设于所述曝气管的另一端,所述曝气头用于扩大所述曝气管输出的所述氮气的出射范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曝气头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曝气头均匀间隔分布于所述曝气管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口为设于所述盖板上的中空连接件,或者开设于所述盖板上的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口包括多个,多个所述通气口间隔分布于所述盖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池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用于供所述污水流入和流出所述池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慧创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慧创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447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培养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方法
- 下一篇:序批式交换循环活性污泥法